您好,欢迎进入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入口

联系我们

邮箱:bandao@gdhwwy.com
电话:0898-6666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在线咨询

半岛网站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

发布日期:2024-08-04浏览次数:

  半岛网站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半岛网站对社会环境的分析范文(图1)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可见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价值观偏离、行为习惯差、各种心理缺陷等。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如此之大,成长问题如此之多,关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问题迫在眉睫。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出外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家乡的18岁以下的学龄及学龄前孩子。[1]由于学龄前的孩子自我意识还处在萌芽阶段,对事物认识的好与坏不是那么明显,社会接触面相对来说也比较单一,因而,社会环境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成长造成的影响也不是很突出。本文为了研究的方便,把农村留守儿童定义为农村地区父母双方或一方出外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生活、学习的6―16岁阶段的学龄孩子。这些孩子或是与父母中的一方,或是与上辈老人,或是与家中其他亲戚住在一起,过着亲子长期分离的生活。

  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但是他们和一样有着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所以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也是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层面渗入的。

  首先是物质需求。人的物质需求当然是与衣食住行联系在一起的,衣食住行主要发生在家庭,家庭是社会环境最主要的一个单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富裕起来了,但是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在外面赚足够多的钱,让家中的孩子吃好、喝好、穿好、住好,以此来弥补孩子缺失的爱。父母的想法是好的,但是这种想法容易导致孩子价值观的扭曲,孩子不再认为要先苦后甜,勤劳可以致富,与之相反的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在他们内心日渐滋长,使他们贪图享乐、盲目攀比,变得懒惰消沉,没有学习动力,出现厌学、逃学现象;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供其生活、读书,他们认为是自己理所当然应当得到的,表现为冷漠自私,不再对父母心怀感恩。另外,很多农村留守儿童都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上辈老人都是吃过苦的人,舍不得孙儿孙女受半点苦,对孩子们基本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老人的溺爱最终导致孩子不听话,难以管教,甚至抽烟、酗酒、、抢劫等一些行为问题。

  其次是精神需求。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农村没有图书馆、文化宫之类的场所供他们打发节假日时间,他们要么宅在家里看电视,要么到镇上的网吧、游戏厅娱乐,或是驻足在贩卖凶杀、虚幻、书籍的摊店。一些电视节目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娱乐化”、“低俗化”,不再是以给观众传递正能量为主,而是传递灰姑娘变公主、一夜成名等不切实际的幻想信息,导致未成年儿童形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无需踏实勤奋学习,就能一夜成名,一夜暴富[2];一些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厅存在引诱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行为,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违反校纪校规,逃课、厌学,荒废学业;一些凶杀、虚幻、书籍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精神压抑、性格孤僻,自卑、自闭,对他人冷漠……农村留守儿童正处于思想、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的亲子分离,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及时地享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一些庸俗和低级趣味的影视、文学作品等混淆了他们对、假丑恶的理解,容易影响他们的选择与判断能力,最终造成了行为习惯差、心理缺陷等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大量存在。但是怎么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顺利转移,农民工到外地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是推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是转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特别是打破户籍壁垒,以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平等地享受教育、医疗、住房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确保孩子能跟随进城上学;二是建立农民工子弟专属学校。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突然与城里的孩子共同学习、生活在一起,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状况。另外,农民工聚集地及所在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因素,建议政府借助社会力量建立农民工子弟专属学校。

  青少年文化宫是留守儿童的精神圣地。根据农村实际条件,可设立唱歌、舞蹈、书画、朗诵、棋类、球类等活动项目。孩子们在节假日参加文化活动,既可以充实他们的假期生活,还可以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提升整体素质。

  关于教育,党的十提出“以德育人”的要求。家庭、学校、社会都要把德育放在首位,遵循先,后成才的教育理念,要加强社会风气的正确引导,多方位、多措施传递正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的管理机构,指导家庭、学校、社会建立“三位一体”的监护体系,并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及安全状况都在掌控之中,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一个群体的问题,而是中国未来的问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任重道远,希望更多人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中,用心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进行开放可以说是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措施。目前许多学校在图书管理设置起了具有层次结构的种类书籍,其中还有专业相关的书籍等,这些都是为了能让教学与科研的相关人员能刚好的适应图书馆。然而就目前大多数的图书馆中的馆藏利用来看,只有和师生之间所运用到的书籍才会被利用,然而其他很多书籍就被放在了较高的书阁中,这种现象造成了很大的资源闲置浪费。然而在美国,各大的图书馆中的查询、阅读所获得的收益是非常大的,从中可以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对于社会开放中的运用是多么的高。

  目前许多的高校图书馆中,由于传统的思想导致了其不能对社会形成良好的开放。原因在于传统观念中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其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可以进入公共图书馆看书,而高效图书馆是为还没有进入社会的纯朴学生开放的,所以传统观念不能将社会中不好的东西带进图书馆,从而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这种错误的认识会对高校图书馆的开放造成很大的阻碍效果。

  如今高校图书馆中的资源利用率都不理想,这些现象基本上都是由我国对图书馆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所造成的。在对书籍进行资源管理时,由于这种管理方式与体制在进行服务于资源建设时,往往都将思考点集中在了本单位本系统内部的需求上了,而内有进行全面的考虑。

  一个好的高校图书馆其中离不开的就是服务性质,而服务性质就意味着人员的素质是否达标,其对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今,图书馆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图书馆在高校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导致了其需求度达不到标准,这种现象随之会导致一系列的内部员工问题,让图书馆队伍开始没有默契,团队意识降低。

  为了能更好的让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进行开放,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将观念进行更新改进,让图书馆变为一个开放式的图书馆,抛弃以往的只为本校提供服务的思想,采用新的观念将图书馆渐渐与社会进行结合。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图书馆中的信息,需要对馆员的相关专业素质进行培训,要拥有具备高水平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专业人才,这样有了好的员工基础,再加大对外的服务力度,学会适应不同的形式与服务,从而让更多的读者得到满足。

  高校图书馆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具备一定的技能与知识,让这些人组成一个对外信息服务中心,需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根本,然后对地方政府不同时期进行研究,同时发现其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以便于政府进行决策。与此同时,在该校中还需要利用好自身图书馆的特点,要对每个企业或者个人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服务。

  如今科技的发展速度迅猛,网络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如今图书馆也将网络进行了很有效地应用,创建了图书馆联盟,其能让图书馆之间达到一种共同的默契,在实行了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达成了一定的收益,图书馆联盟正是能很好的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道路设定明确的方向。在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合作的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服务效果不仅会满足师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为社会付出一定的贡献。

  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不仅仅局限在实际的管理方面中,可以结合时代科技的发展,建立一个网络图书馆,利用网络科技将书籍中的内容进行导入到网上,以便于满足更多广大的读者进行阅读。目前许多高校都具备相应的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对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与资料整理都有很好的处理能力,这样能让高校图书馆更加融入对社会的服务中来。

  图书馆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这种情况让我国的图书馆呈现出一种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虽然我国此前针对图书馆进行了一些条列与规定,但是这些制度都只是客观规定的,而没有通过国家的立法机构进行指定,所以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所以需要国家完善图书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更好地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提供一个好的依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企业的角度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逐渐不被大众所接受,相反,更多的以降低环境负荷,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形成对环境补偿机制为目标的健康发展模式正在逐渐兴起。

  那么如何降低环境负荷?或者说如何形成企业自身的环境补偿机制?这便是企业现在所需要思考的问题。所谓环境补偿机制,就是企业在注意自身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社会环境方面的变化,及时提供治理环境所需要的成本(即环境成本),但这种成本并不像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那样可以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环境成本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很难说能具体由某个企业或是某几个企业来承担。因此,必须要研究这种“补偿”环境成本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企业构建合理的环境补偿机制奠定基础。

  本文选取最突出的环境治理问题――雾霾的治理成本分担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雾霾形成成因复杂,治理成本的补偿显然要因源而异,各大城市的雾霾成因也大相径庭,其责任主体承担的比例也随之变化。另一方面,雾霾污染波及广泛,从个人到企业,从家庭到社会,都深受其害。因此,通过对企业“补偿”治理雾霾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王爱兰(2006)指出政府环境规制措施对企业分担治理环境成本有一定的影响。政府环境规制措施对企业的要求越高,企业分担环境成本的意愿越强,数额越高。[1]王伟(2011)通过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问题的研究,指出政府对煤炭企业的环境限制性措施越多,企业分担环境成本的数额越大。[2]肖序(2000)指出,政府(如环保局)对一些企业的环境治理工作发动越多,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承担越大。[3]刘倩(2014)通过对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政府出台的环保监督激励政策对企业自主承担环境成本有积极的影响。[4]徐泓(2013)指出,地方政府环境监管措施对企业进行环境治理的力度有着很大的影响,监管措施越完善,企业进行环境治理的力度越高,付出相应的成本越多。[5]

  假设1:政府对企业治理环境规制越多,企业“补偿”治理环境成本的行为越积极,承担的环境成本越高。

  张洪秋(2013)通过对外向型企业环境成本的分析,指出社会责任意识对其承担环境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赵金英(2005)通过分析环境成本内在化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作用机制,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对其进行环境治理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满足传统“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同时,会遵循“社会责任论”对环境治理承担一定的义务。[7]许子妍(2012)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越强,环境成本所付出的额度与可能性也就越高。[8]鞠秋云(2011)从低碳经济的角度出发,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落脚点,论述了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的新发展,他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企业环境成本的承担有很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也会推动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9]

  刘江宜(2007)通过对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的研究,指出外部性和产权是产生环境污染的经济根源,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越高,企业的环境成本也就越高。[10]文启湘(2006)从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企业行为导致的环境污染越严重,其发生的事后治理环境的成本也应该越高。[11]杨乐平(2007)通过对环境成本、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生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在环境承载力越大时,企业付出的环境成本应该越高。[12]李永海(2013)从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角度指出,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越大,治理环境的成本将会越高,越需要进行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13]

  假设3: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补偿”治理环境成本应该越多,承担的环境成本越高。

  根据理论分析与假设,设置被解释变量为企业承担的环境成本的数额(取值结果为①非常低,②较低,③一般,④较高,⑤非常高)。

  解释变量分别为政府对企业进行治理环境措施规制数量、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取值结果为①非常低,②较低,③一般,④较高,⑤非常高)。

  其中:NECi为企业承担的环境成本的数额大小,?茁0是回归方程中的常数, ?茁i(i=1,2,3,4)是各解释变量的待估系数,i为第i个被调查对象,ui为随机项。

  根据研究假设及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问卷设计采用5点量表法,调查的对象是浙江省湖州市、嘉兴市、杭州市、绍兴和金华市的中小企业,调查内容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环境治理问题的“雾霾的治理”,之所以选择这五个城市,主要是因为这五个城市对浙江省雾霾天气影响较大,具有代表性。调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时间为2015年7月和8月历经2个月,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0份半岛平台官网。利用SPSS 21.0 软件为基础,进行实证检验。

  从表2可以发现,企业承担的环境成本的数额(NEC)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3.3957和1.403,说明被调查的企业承担的环境成本数额呈现中间水平(假设数值3代表承担环境成本为所有企业承担环境成本的平均值),也反映了企业承担环境成本数额的不确定性较大。从各个解释变量上看,所有解释变量的均值均超过了3,且都接近于被解释变量的均值,说明前述假设较为合理。

  从表3、表4可以发现,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为正数,说明了各影响因素与企业承担环境成本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且大部分系数均不超过0.6(最大仅为0.63),说明解释变量之间的共线 关键风险因素识别

  量表的信度分析即是对整个调查量表及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根据结果判断量表是否具有变异性,以及变异的程度。在信度分析中,常用的指标是α系数和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本文即以α系数作为整个量表的信度评判标准,对量表的内部一致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总量表的α值为0.816,大于0.7说明了量表整体可靠。从分项上看,各个解释变量的α值均在0.7以上,说明单个变量的可靠性较强,调查结果较为可靠。

  量表的效度分析就是对整个量表及调查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量表的效度分析一般分为两类,即内容效度分析和效标关联效度分析。

  内容效度分析是一种定性效度分析,甄别量表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研究需要;而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是一种定量的效度分析,是指调查结果与效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的大小,代表了测量效度的高低。

  从表5可以看出,所有解释变量的校正的项总体相关性系数均大于0.6,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关联效度。同时对量表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KMO检验结果为0.795(大于0.7)且显著性水平0.000(小于0.001)从整体上说明了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对量表进行多重共线可以看出,各个解释变量的容差均大于0.4,VIF值小于均小于3,说明量表内部不存在多重共线 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表8的结果,R2的值为0.663,大于0.4,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Durbin值为2.087,接近于2,说明残差独立,模型变量间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根据实证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①假设1成立,即政府对企业治理环境措施规制越多,企业“补偿”治理环境成本越积极,承担的环境成本越高。根据政府对企业治理环境措施规制与企业承担环境成本大小之间的回归系数0.049且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了政府应该要尽可能的对企业治理环境制定严格的规制措施,用制度的方式规范企业的行为,促使企业“补偿”治理环境的相关成本。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政府若对企业在环境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就会迫使企业环境保护措施不断完善,那么企业补偿治理环境成本的数额也就越大。

  ②假设2成立,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越强,企业“补偿”治理环境成本的越积极,承担的环境成本越高。根据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企业承担的环境成本之间的回归系数0.198且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与企业最终承担的环境成本是呈正相关的。一个企业如果社会责任感越强,就更加会自发的、主动的承担相应的治理环境成本,其“补偿”机制就完善。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越强,企业补偿治理雾霾的环境成本越高,比如有些企业会主动去购置一些空气净化的装置等。

  ③假设3成立,即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越大,企业“补偿”治理环境成本应该越多,承担的环境成本应该越高。根据两者之间的回归系数0.123且在99%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了两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企业行为如果很可能会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企业最终承担的治理雾霾成本的也应该越多。

  ④对于控制变量的分析。由表8可知半岛平台官网,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也与企业承担环境成本呈正相关。通过回归系数0.553且在99%置信水平下显著可知,企业要注重自身规模大小与承担的环境成本大小的配置,尽可能符合自身规模去承担补偿相应的环境成本,为改善环境做出相应的贡献。

  徐玖平(2003)在分析环境成本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构建了环境成本的计量模型。[14]模型中的核心变量是资源投入,基于此,结合现实企业承担环境成本的现状,引入资源投入(Facility Devotion,FD)变量替换原模型中的企业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

  从表9可以看出,企业的资源投入与企业最终承担环境成本的大小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222且在99%显著水平下显著。说明了企业的资源投入越大,承担的环境成本越高。并且从其他三个变量来看,回归系数分别为0.016,0.122,0.548,都为正数,且在99%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进一步证明了前述假设均成立。

  企业对环境成本的补偿有助于减轻社会和政府对治理环境成本的负担,同时也助于企业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对企业“补偿”治理环境成本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针对政府和企业,得出下列建议:

  ①政府加强对企业环境保护相应的规制措施的制定。对于企业而言,仍然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大部分企业都倾向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像环境成本这类区别于企业生产成本的大众收益的成本,企业很容易忽视,或者说不愿意去承担,这时候政府就应该发挥相应的职能,制定相应的规制,督促企业补偿一部分治理环境成本。

  ②企业要注重自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目前企业应该要牢牢树立“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自身经济的发展,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去承担相应的环境成本,形成科学的环境成本补偿机制,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③注意日常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注意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直接破坏或污染环境的行为要少去实施,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否则,企业补偿这一部分治理环境的成本将会更多,企业若想减少这部分补偿,就应该从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注意环境保护。

  [1]王爱兰.试论企业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关系的影响因素[J].中州学刊,2006(2):58-61.

  [3]肖序,毛洪涛.对企业环境成本应用的一些探讨[J].会计研究,2000(6):55-59.

  [4]刘倩,丁慧平,侯海玮.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利益相关者行为抉择博弈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71-76.

  [5]徐泓,余立峰.企业环境成本计量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8):116-120.

  [6]张洪秋.外向型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3(6):95-96.

  [7]赵金英.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过程中环境成本内在化之考虑[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3):52-54.

  [9]鞠秋云,高连科.地摊经济助推环境成本会计新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8):10-12.

  [10]刘江宜,倪琳.环境成本的内在化问题[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5):452-455.

  [11]文启湘,李金铠.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从忽略到发掘[J].消费经济,2006,22(5):51-54.

  [12]杨乐平,张京祥.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削减途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44-46.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是作者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造的。小说的作者一般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意思。分析故事情节对阅读小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分析故事情节的前提是熟悉情节。

  命题者在小说阅读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3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它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是根据现实生活创造出来的。小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为两种:一种是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物的一些事迹来写;另一种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即把同一种类型的若干人的特点、趣味、动作、信仰等抽取出来,再综合到一个人身上。阅读小说时,我们要全面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才有利于我们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感悟作品的主题。

  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试题设计,大致包括3种题型:一是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二是概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三是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解答此类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二是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三是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社会性别作为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推动下的重要理论产物,自1976年美国人类学家格・如本提出以来,逐渐受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关注,成为继分析社会现象的阶级分析、种(民)族分析以及纵向的历史分析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分析之后,又一有效的社会现象分析维度。它作为一个新的范畴和分析工具,为致力于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环境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和新维度。不但开辟了环境史学科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有助于书写更完整全面的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史。本文尝试从社会性别与环境史的理论契合,麦茜特对这一领域贡献和社会性别对环境史的意义做一初步探讨。

  性别有生理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之分,生理性别是先天决定的,社会性别则是后天在生理性别基础上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建构,它强调社会、历史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塑造作用,呈现着两性在社会历史中形成的文化差异。正是基于两性这种文化差异,促成了男性和女性相异的社会角色定位。在相应的社会分工下,与自然发生不同的互动关系。

  “人”作为主体存在,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这是从宏观层面的整个人类而言。而从微观个体来看,“人”又是具体的历史性存在。因此,要对“人”这一历史主体作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必然要求从不同视角来感知、观察和理解,性别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之一。因此,从社会性别维度来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不但可行而且必要。

  如果就像把当今生态危机笼统地(没有阶级、种族、国家、地域之别)归咎于人类一样,把生态危机不加区分地嫁祸到男性和女性身上,有失公允和客观。更为关键的是,过于笼统化易遮蔽社会历史问题的本质,从而很难看见其真实面目,便不可能对其进行根本性地评判和在评判中继承和发展以解决问题。社会性别视角的引入运用,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借助照射进来的新阳光,对窗外现实以及历史的世界看得更清晰和透彻。那么,环境史是如何敲开这扇窗户的,透过这扇窗发现了什么新的东西,给我们的思维和心灵带来了什么冲击?

  “生态女性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诞生,标志女性主义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它开始转向关注环境问题与生态破坏。妇女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运动,致力于探究妇女与自然的历史性关联,把妇女的解放连同自然的解放作为新的奋斗目标。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环境史致力于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由于二者共同对自然的关切,奠定了其天然的亲缘性。

  社会性别与环境史领域的开拓者卡洛琳・麦茜特正是受到环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开始从妇女和自然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科学,由于她一直重视妇女与环境的研究,而被定位为生态女性主义者。这也是国内对麦茜特生态女性主义意象的重要原因。但是随着麦茜特对妇女与环境研究的深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已扩展到性别维度,社会性别在90年代以来也受到美国环境史学者的重视。[1] 可见,由于环境史研究初期社会性别视角和理论的缺失,对妇女与环境研究取向定位为生态女性主义便在所难免。历史上性别与环境的关系仅是环境史研究的一个侧面,而生态女性主义是环境史接触社会性别的一个杠杆,开启窗户的一把钥匙。麦茜特作为这把钥匙的最早应用者,为环境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麦茜特从理论上对唐纳德・沃斯特的三层次模式增添了社会性别维度的分析。沃斯特总括环境史研究的三个层面为:生态史本身;以生产技术为核心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史;环境观念史。但麦茜特认为沃斯特的三层次模式缺少了性别分析维度而忽视了一些重要历史事实。她从两个方面对沃斯特的框架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对三层次模式进行社会性别分析而得到深化;另一方面,环境史需要再生产这一与其他三者相互作用的分析层面。[2] “历史上,男性与女性在与环境相联系的生产领域呈现不同的角色。”即是说,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形态中,性别在生产中不同角色定位而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生存性生产模式中,妇女对自然的影响更为直接,随着历史的演进,妇女在生产领域的角色被逐渐压缩和排挤,最终被男性独占,女性退缩到再生产领域。在意识层面,美洲土著人思想中流行着万物有灵论,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仍然普遍流行有机论自然观,有机论宇宙观的核心思想是把自然与女性相联系,认为自然是养育众生的母亲。但是在17世纪的英格兰和19世纪的美国,随着科学的开展,机械论自然观兴起并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是商业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性同土地分离,成为自然的统治者和支配者,此时自然混乱无序的一面又同女巫相等同,认为通过男性象征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来挖掘自然的秘密,征服控制自然,才能重建新的秩序,女性同自然一起沦为从属受支配的地位。

  历史上,人与自然相互关系除了生态、生产和意识三个层面外,还应包括再生产这一重要层面,因为再生产与其他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麦茜特把再生产概括为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包括四层含义。[3] 这四个方面通过特定的生产模式而实现其与生态的相互作用。通过对与生态相关联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分析有助于描绘不同社会中父权制形式的变化,尽管在大多数社会里,男性掌管统治权,但是性别之间权力的平衡却是有差别的。例如在采集渔猎社会里,食物的获取和生产可能由两性共同分担或在某种程度上由女性统治,但是女性在生产领域的权力却因男性在部落再生产中的权力而获得平衡。在殖民和边疆以生存为主导的美国社会中,男女共享生产权,但是男性在社会再生产领域的法律中占支配地位;在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社会里,女性丧失了在户外农场生产中的权力,而通过获得再生产领域的权力得到补偿。从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环境里权力的转移不只发生在土著人与外来侵略文化之间,也发生在男女之间。针对男女之间在不同环境里权力的转移,只有引入再生产这一层面后才能发现性别在生产、再生产中关系的变化。

  麦茜特不但从理论上用社会性别分析对沃斯特的环境史三层次模式做了重要的补充完善和发展,而且运用社会性别分析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实际成果,勾画出运用社会性别进行环境史研究的基本框架。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意识对性别与自然的观念态度;二是性别在历史上生产和再生产领域不同的角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是妇女与环境运动。总之,麦茜特作为社会性别与环境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发展者,做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完善环境史自身的理论框架。以走在环境史学科前列的美国为例,环境史研究的方向有“美洲的环境和本地人与欧洲人的冲突”、地区环境史、资源保护与环境保护史及人物传记、环境机构及立法、城市环境史等。这些方向大体是从环境生态史自身、环境史、环境社会史、环境思想史角度展开。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史学的资源和已有成果来研究和论述历史上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集中体现为对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及殖民扩张的反思。社会性别范畴的引入,不但增添了环境史研究的一个新维度,注入新内容,而且在理论上完善着环境史。

  其次,有希望谱写人与自然更为完整的图景。人是一维的,又是多元的。人做为对象性存在,具有共通性,但受到时空、阶级、种族性别及、经济、文化等的限制和影响,必定在改造利用自然的程度上存在差异,在实践过程中同自然形成的关系也呈现出多元性。这就要求在探讨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史时,务必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更为接近历史原貌,谱写人与自然关系更为完整的图景,这也是社会性别维度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最后,在现实意义上,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启示。当今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何在;今天生态危机跟历史上建构的社会性别有何联系。建设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是当今的重要时代主题,最高“和”的实现要以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为基石;而人“和”、人与环境的“和”又建立在性别之间、社会性别与环境之间和谐的基础之上。因此,探究历史上性别之间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变化,无疑对今天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总而言之,社会性别作为一大新范畴,丰富和发展了环境史理论及实证研究。麦茜特作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发展者做出了重大贡献,尤为可贵的是这一维度的采用有助于谱写更为全面的人与自然相互关系史,为当今一些新的问题提供透视过去的历史视角,成为变革现实的动力。

  项目申请书,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项目申请表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资料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资料。

  拟建项目是否贴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资料是否衔接和协调。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状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圹、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透过对单位生产潜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比较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贴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取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比较分析,阐述是否贴合能源准入标准的要求。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包括项目建设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状况等资料。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防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贴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贴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贴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状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持续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状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状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入、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为了____,依据___,我单位拟建___项目。现已完成___等准备工作,现申请项目备案登记。特将项目相关状况书如下:

  一、单位基本状况本单位全称____,单位性质_____,地址____,法定代表人___:营业执照(事业单位登记证)号码___,法人代码(有关凭证)____,注册资本及行业资质等。

  4、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资料:项目总占地面积____平方米,建筑面积____平方米,其中___平方米,___平方米

  三、项目投资状况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自筹万元,申请银行万元。本单位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完全职责。敬请审核准予备案登记。附:

  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重点经营范围、资产负债状况、股东构成及股权结构比例、以往投资类似项目的简要状况等资料。

  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建设资料及规模、产品及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投资规模、资金筹措方案等。

  主要包括项目用地选址、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状况、占用耕地概况、土地获取方式等。

  对于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应阐述项目选址所在地的地质灾害状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对于资源开发类项目,阐述资源储量和品质勘探状况,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贴合资源总体开发、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主要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状况,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方案,单位生产潜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及与国内外相关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分析。

  对项目建设方案的能耗及水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工程建设方案是否贴合节能及节水政策的有关要求,在提高能源及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水耗等方面的对策。

  涉及城市征地拆迁的项目,应根据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征地拆迁影响的调查分析,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并以是否贴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进行评价。

  涉及农村征地及移民安置的项目,应根据项目建设方案,进行项目征地影响的相关调查分析,提出移民生产开发、生活安置、征地补偿、收入恢复等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包括污染物类型、排放量状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是否贴合环保法规要求,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法规要求,对环境影响治理方案的工程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对策推荐。

  按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对于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项目,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区域财政收支、收入分配及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从产业技术安全、资源供应安全、资本控制安全、产业成长安全、市场环境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

  2、分析预测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当地居民支持项目存在与发展的程度,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___工程位于__河上,属于__流域,工程规模为____,坝型为__。__工程主要包括大坝枢纽、溢洪道、灌溉(供水)发电洞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工程的主要任务是__,__。该工程的初步设计书、防洪规划书、取水许可书及水土持续书经省水利厅批准,环境影响评价书(书)经省(市、县)环境保护局批准,水库用地预审书经省(市、县)国土资源厅(局)批准。

  ___工程的概算总投资为¥¥¥¥万元。《___工程项目申请书》已由___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完成,现随文上报,请予核准。

  _____限公司拟在_______建设_____项目,现将项目有关状况呈报如下,特申请项目备案。

  (一)间接经济效益旅游业是公认的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力大的经济产业。该项目建成后,将有助于促进周边村的经济发展。按一般规律,每1元的旅游直接收入可带来4。3元的间接收入。与此同时,旅游业还能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周边范围内建筑业、制造业、食品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和信息业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稳步发展。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也会大为改善,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自然村的对外开放。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岗位。这样透过本项目的建设,既能够解决周边村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当地农民中的部分剩余劳动力带给一个就业机会。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重点经营范围半岛平台官网、资产负债情况、股东构成及股权结构比例、以往投资类似项目的简要情况等内容。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主要包括项目用地选址、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规划情况、占用耕地概况、土地获取方式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主要分析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地规模是否合理、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半岛平台官网

  3.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对于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应阐述项目选址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1.资源开发方案。对于资源开发类项目,阐述资源储量和品质勘探情况,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总体开发、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主要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方案,单位生产要资源消耗量指标及与国内外相关资源利用效率的对比分析。

  3.节能及节水措施评价。对项目建设方案的能耗及水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工程建设方案是否符合节能及节水政策的有关要求,在提高能源及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和水耗等方面的对策。

  1.城市居民搬迁方案。涉及城市征地拆迁的项目,应根据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征地拆迁影响的调查分析,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并以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求进行评价。

  2.农村移民安置方案。涉及农村征地及移民安置的项目,应根据项目建设方案,进行项目征地影响的相关调查分析,提出移民生产开发、生活安置、征地补偿、收入恢复等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1.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特殊环境条件及环境容量状况等。

  2.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是否符合环保法规要求,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按照国家有关环保法规要求,对环境影响治理方案的工程可行性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对策建议。

  1.国民经济评价。按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考察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贡献,评价投资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项目,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结构调整、区域财政收支、收入分配及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角度进行分析。

  3.经济安全分析。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从产业技术安全、资源供应安全、资本控制安全、产业成长安全、市场环境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

  2.分析预测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以及当地居民支持项目存在与发展的程度,考察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现如今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开始广泛参与到环境问题的保护与治理过程中来。尤其是近几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连续开展数次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整顿治理工作,并且在会议中明确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趋势报告,对不同行业规定了各自应该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确实,企业是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一方面企业带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财富的整体积累,另一方面企业也消耗着大量的生态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恶劣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环境成本管理工作不仅被认为是企业的一种社会环境责任,同时也是企业社会价值的内在体现。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长期的战略经营发展,从而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内在价值。所以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不仅能够有效地了解与掌握企业现阶段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具体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更能通过环境成本管理行为的体现对企业价值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分析,从而引导企业形成对自身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价值管理理念,所以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环境问题作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全面关注。而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都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石化塑胶行业,这些企业的生产过程是生态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来源,所以说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活动中的最基本单位,对环境的保护、环境成本的管理以及环境问题有效治理都负有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更要时刻关注着社会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主动对企业的环境运营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使企业与其赖以共存的环境社会都能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从这一方面来看,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意义重大,因为环境成本管理是企业与所有社会利益价值相关者沟通的有效桥梁,有着重要的信息价值。所以综上来看,企业环境成本的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有着重要现实研究意义。

  2.1样本的选取本文以我国证监会分类制造业下的C4行业———石化塑胶行业沪市的95家上市公司2011-2015年年度报告中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数据披露作为研究样本数据,共收集得到414份年度报告,其中2011年共有56份年度报告,2012年有79份年度报告,2013年有89份年度报告,2015年有95份年度报告,2015年有95份年度报告,其中2015年以前的年度报告中对环境成本的披露在本次研究中只作为对2015年的参考与对照,本文选取最新一年更新的年度报告中对环境成本信息的有效披露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数据,即2015年沪市上市的95家石化塑胶行业年度报告中对于环境成本信息的相关披露情况。2.2变量的设计2.2.1实验变量(解释变量)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环境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半岛平台官网,所以环境成本管理是本文主要的实验变量。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对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本文对企业代表环境成本绩效的评分类目和评分准则进行分析划定(见表1、表2)。本文还要选取一些控制指标进行共同的分析研究,这样才能综合体现出企业价值的整体变化。本文主要选取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作为研究控制变量,这些指标不仅会影响到企业价值,同时也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有着重要的相关影响作用。2.2.2研究变量(被解释变量)本文实证研究设计的变量说明见表3。2.3研究模型构建首先本出重要研究假设:环境成本绩效对企业价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关系变量,对于控制变量对企业价值的关系影响本文这里不进行研究假设。本文在确定了被解释变量、实验变量和实验控制变量之后,根据研究假设,以环境成本绩效、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独立董事比例作为研究的自变量;2.4研究结果与分析2.4.1描述性统计分析由表4可以看出,2015年的95家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它们在环境成本绩效这个指标上的均值为0.387,由此可见整体的环境成本管理能力都相对薄弱,我国石化塑胶行业作为环境的重度敏感行业在环境成本管理工作方面的取得的成效并不十分尽如人意,而其中环境成本绩效水平最大值为0.833,最小值为0(代表该石化塑胶上市企业并没有在年度报告中对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任何披露),这又反映出我国石化塑胶行业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表现还存在着较大的企业差距。同时可以发现,代表着企业价值的托宾Q值这一指标,最大值为5.788,而最小值仅为0.273,可见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在企业价值体现上差异显著,同时整体的均值仅为1.596,也说明我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整体企业价值不高,极有可能是环境成本管理能力不足所影响的,所以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去分析环境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2.4.2相关性检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环境成本绩效与托宾Q值俩个指标的相关性,很明显这俩个指标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所以本文的变量研究没有明显的问题存在。从表5中信息可以看出,托宾Q值与环境成本绩效指标ENPERF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5,在P=5%的显著水平下结果显著,而且在整体影响相关性中反映强烈,说明环境成本绩效与企业价值真的存在着正相关的影响关系,与假设相吻合,具体表现为环境成本管理表现越好的企业公司价值就相对越高,说明研究有着重要的统计学价值。2.4.3线性回归分析经过相关性分析已经初步验证了环境成本绩效与石化塑胶企业价值存在着正相关的影响关系,具体表现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能力越好,企业的价值性就越高。所以我们进一步对设计模型进行分析,生成多元线中可以看出,调整后的为0.679,虽然不能完全反映出全部的企业价值影响,但还是表明了本文选取的变量对企业价值存在着明显的相关作用,其中F统计值为7.152,在显著水平P=0.05下表现显著,说明回归模型的整体线性拟合程度较好。同时可以看出在显著水平P=0.05下,只有环境成本绩效和企业规模俩个指标的回归系数表现显著,说明模型中环境成本绩效与企业规模是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影响最为显著的俩组数据指标,也说明了我们的假设合理正确。本文研究的关键变量环境成本绩效其回归系数为0.432,与预期符号一致,说明了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与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能力有着明显的正相关作用关系。具体的模型表达式为:QV=1.186+0.432ENPERF+0.129SIZE+0.116LEV+0.006ROE-0.449CR10-0.109IDR

  3.1研究结论经过研究发现,石化塑胶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能力(环境成本绩效)与企业的价值之间确实存在着积极的作用影响关系,只要企业能够遵循国家行政指令建立环境成本管理制度、对环境事故进行紧急处理半岛平台官网,积极参与IS014000体系认证以及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等一系列环境成本管理措施,就能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可,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为企业日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积极的影响作用。3.2研究建议针对我国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在环境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性建议:(1)完善政府环境成本管理制度以及相应法律法规。为了帮助石化塑胶等环境重度污染行业更好的履行环境成本管理措施和完成环境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半岛平台官网,国家应当建立起一套严格有效的环境成本管理制度,有机地把石化塑胶行业的环境成本管理问题与企业税收、企业、经营活动、上市筹资等企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其次,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环境成本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让石化塑胶行业的公司能够在环境成本管理工作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更好地依照规定履行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2)完善企业内部环境成本管理机制的建设。第一,石化塑胶作为重污染行业,企业应该不断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主动自觉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的相关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社会价值的真正提升和石化塑胶行业整体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第二,企业应该建设内部环境成本管理体制,把对于环境的保护、治理工作作为企业的核心工作任务,履行石化塑胶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环境责任,不断改善其企业形象,提升其品牌价值,从而也能创造出更多的企业利润;第三,石化塑胶行业上市公司必须树立新的环境成本管理管理理念以增加企业价值为导向进行战略部署。另外,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当中,应该依据企业价值的理念,按照企业价值增长的规律,系统地研究分析环境成本管理的技术和运行模式。(3)加强外部监管。要对石化塑胶行业加强外部层面的监督管理职能,具体措施有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发挥法律的主导作用。第二,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因此政府在加强环境立法的同时,还应继续完善各项环境监管制度,使政府监管部门在环境成本控制监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谢东明,王平.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战略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3)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而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经济能力,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为标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价值却并不包括在内。H.T.Odum等人创建的能值分析法,通过尽可能全面的整合研究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系统,计算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各项数据,以评估国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态势及其与资源环境的适宜性半岛平台官网、协调性,为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日益严峻的资源枯竭、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已对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构成障碍。本文采用能值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中国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展开分析,以研究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系统发展现状,并对1985-2005年20年间中国经济系统资源环境利用的动态演变趋势展开分析。

  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法是美国生态学家H.T.Odum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创建的,以动态、开放、整合的视角评估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和潜力,是目前生态环保学界公认的最有发展前景的生态经济系统评价体系。该方法把生态环境系统与人类经济社会系统有机联系和统一起来,将生态经济系统内流动和储存的各种不同类别的能量和物质转换为同一标准的能值,定量分析研究资源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真实价值,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互动演变关系。其研究成果对于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资源环境的科学评估与合理利用、国家经济方针政策的制定、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具体生产活动过程等,都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1]。

  由于现实生态经济系统中物质类型复杂多样,因此,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物资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往往难以找到同一种标准进行度量和比较,因此,H.T.Odum提出了能值(emergy)的概念,并说明:能值即“包被能”(embodied energy),产品形成所需直接或间接投入应用的一种有效能的总量;由于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物质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某一物质的能值就是该产品形成所需的太阳能焦尔总量。太阳能值(solar emergy)单位为太阳能焦耳(Solar enjoule,缩写为sej)[1,2]。通过把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不同种类、不可比较的物资转化成同一标准――太阳能值,对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利用状况展开分析,以探索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和演变规律。能值转化率(emergy transformity)是将现实世界中各种纷繁复杂的物资转换为能值的媒介。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系统中,低质量的物质能量总是通过相互作用和做功,转换成高质量、高等级物资所含能量。在能量转化链中,随着能量流动和转化,其数量逐步减少,能值逐渐增高[3]。因此,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资所含的能值量并不相同。处于能量转化链高端的物资有更高的能值转化率。因此,能值转化率也是衡量能量等级的尺度[4~6]。[KG)]能值-货币价值(emdollar value,Em$)是指某种能值对经济的贡献折算成货币,即能值相当的货币价值。其折算方法是将当年国家GNP与其所利用消耗的所有能值的比值,得到能值-货币比率,即单位能值对GNP的贡献率。不同类别能值的流量与能值-货币比率的乘积,也就是该类能值在当年对国家GNP的贡献价值。由于每年国家能值消耗总量与GNP都不同,因此,每年的能值货币-比率都不一样,相同的能值量对GDP年贡献值也不相同。H.T.Odum曾用“宏观经济价值”(macroeconomic value)来表达能值相当的经济价值,以表示资源能值对经济的价值[1,7],我国很多学者也沿用这样的说法。

  能值分析指标体系(见表1)是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的重要指标体系,在反映自然资源利用情况、环境与经济关系、人地关系的同时,综合反映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率。可在绘制区域能值图、编制和计算区域能值分析表的基础上,计算、分析和利用能值指标体系,分析、评估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

  能值分析能较全面的反映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率和运营机制。本文利用目前为止最新出版的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按照能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将2005年中国自然、社会、经济数[CM)]据转化为能值分析数据,研究当前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运营状况,力求客观真实的反映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其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依据H.T.Odum的能值分析法,利用2006年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及2006年环境统计年鉴中2005的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数据,编制、计算与能值分析指标表,并作进一步分析。

  表2是根据2006年统计年鉴计算得出的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可再生资源输入与可再生资产产品能值分析表。外部输入的可更新资源能值量由地理位置、地域面积、气候、地形条件所决定,由于在大范围内气象气候条件的相对稳定性,一般而言,其能值量年变化极小,因此属于相对稳定值。而内部可再生资源产品与消耗能值量则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力水平及国民饮食、生活消费水平密切相关。

  表1中各项能值数据说明,种植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生产和消费构成我国可再生资源利用和消费核心组成要素总能值为9.69×1024sej,能值货币价值为6 480亿$,其中畜禽产品、水产品、种植业(包括林业)产品能值产出和消费比重依次为59%、22%、19%,林产品消费所占比率相对较小,这说明多年来我国以林业建设与保护为核心的生态环保已得到社会共识,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依赖性减弱。因此,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以“畜禽、水产养殖”为主,以粮食生产为核心的种植业居于次要地位,同时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肉、蛋、奶消费占主要地位,显示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畜禽养殖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污水总量超过17亿 t,再加上集约化生产的冲洗水,实际排放的污水总量还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城郊集约化大型鸡场、猪场畜禽粪尿污染已成为城郊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16]。

  内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的产出与消耗能值分析表,建立在以区域内部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生产投入的基础之上,据此可以分析我国矿产、能源、土地开发利用情况和经济投入-产出水平。

  表3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内部不可再生资源能值消耗总量为1.63×1025sej,能值货币价值为10 300亿$,远远超过对内部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中,化石能源、金属、水泥、土地损失所占比例最大,这是全国范围内高速城市化引起的城镇扩张、交通设施建设的必然结果。而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0%,符合我国当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当年过热的经济形势导致中国目前化石燃料、矿物、金属、水泥等能值消耗量巨大。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能源、钢材、水泥消耗量却居世界第一位。能源消耗总量折合24.6亿t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其中煤炭消耗占全世界消耗总量的36.93%,比美国、前苏联、欧盟(25国)三者煤炭消耗的总量还多,钢材消费量为3.88亿t,水泥消耗为12.4亿t,占世界比值依次为30%、54%。资源巨量消耗的结果不仅仅是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形势也日益严峻。目前中国CO2排放量超过欧盟25国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同时,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化肥、农药生产、进口和使用国,化肥、农药以及耕地有机质损失在总不可再生资源投入中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是总量却足以引起我国大面积耕地土地酸化、板结和土壤肥力降低以及土地污染,并导致一系列生态退化问题。中国年化肥使用量达6 294万t(2005年我国化肥工业生产数据与进口数据之和),耕地每公顷化肥施用量高达610 kg/hm2,差不多是发达国家化肥平均使用量225 kg/hm2上限的3倍;每年农药使用量近120万t,但其中绝大部分农药残留在土壤、水体、作物和大气中,农业生产中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已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危害[8,9]。

  因此,目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资源消耗、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基础之上的,改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说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演变与世界的关系,利用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2005年海关统计的进出口资源与产品相关数据进行能值计算分析。表4、表5分别为中国进口、出口资源产品能值计算数据。

  表4数据显示,中国2005年进口能值资源总量为6.54×1024sej,能值货币价值为4 370亿元。进口资源以能源、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为主,其中,能源进口所占能值比重接近75%,其中石油能值占绝对核心地位。可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量剧增,能源对外依赖性加大,自给能力减弱。在进口农产品中,主要以种植业产品为主,其中油料和粮食能值进口量最大。工业产品中,金属(包括钢材)、化学产品能值进口量较大,而产品进口量相对较小。另外,在吸引外资、发展对外旅游业等方面,也取得较好业绩。从总体进口物资类型来看,我国进口主要集中在资源和原材料上,工业成品进口量不大,显示我国工业制造能力、制造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实现了由资源、原材料出口、工业产品进口国向工业制造大国的转变。结合表3数据,可见工业化使中国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十分巨大,在大力开采本国矿产、能源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同时,还必须大量进口国外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资源对外依赖程度加大,同时工业“三废”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形势必然更加严峻。

  表5中出口资源与产品能值分析数据,以《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2005年我国外贸出口物资类型及数量进行,用以分析我国出口贸易情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表5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出口物资能值总量为3.38×1024sej,能值货币价值为213亿$。相当于进口资源产品能值总量的1/2。因此,在资源产品进出口方面,中国目前已是能值资源净进口国,显示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剧。出口资源产品类型众多,主要以农产品、工业制成品以及能源为主。能源出口中,石油及成品油、煤炭和焦碳出口量大;农产品出口中,棉花、谷物、肉类、水产品、植物油、蔬菜比例较高,另外中国机械工业制品、服饰(包括纺织品、服装、皮革以及皮革制品)等工业成品出口量大,对外投资和对外劳动服务发展形势良好。结合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出口物资发展情况,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出口物资已经实现由资源和原材料出口向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转变,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实现了由消极被动接受市场变化向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中寻求市场、发展自我的重要变革。

  但成品石油、焦碳炼制、皮革制造、机械制造等工业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严重污染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地环境,目前在中国已经造成十分严重而且难以恢复的环境后果。中国在融入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工厂”,为世界大量输出工业产品的同时,把“三废”留在国内,经济发展是以本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出口物资与日俱增,很多生态环境学家担心大量物资出口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会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表6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出口能值大大低于进口能值,大约只相当于进口能值的1/2,这说明在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外的依存度在加大,本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也不足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内部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量总量在总能值消耗中占的比重达47.5%,说明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不可再生资源如能源、矿藏、土地等消耗量极大,而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将降低我国经济社会自我发展的潜力,从而加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总体情况而言,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是大批工业产品的制造者和输出者,输出工业产品的同时工业三废留在国

  内,因此,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建立在资源低效率利用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基础上的,距离可持续经济模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为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经济系统运营态势的动态变化情况,我们利用1986年、1996年统计年鉴中1985年、1995年、2005年经济系统的运营数据,整理分析并编制能值分析表,此基础上计算各年各项能值生产消费情况,汇总统计见表7。表7中的年均增长幅度是以1985年和2005年的数据计算的算术平均数计算得出。

  表7显示,在1995年以前(包括1995年),我国经济出口能值量都大于进口能值量,在1985年时出口能值量差不多是进口能值量的2倍,而当时的出口主要以自然资源和原材料为主。大约在1996-1997年进出口能值大体持平。此后进口能值量快速增加,在2005年进口能值已相当于出口能值的2倍,出现了与1985年相反的能值进出口贸易形势。可再生资源的产出也呈现良好增长态势,这和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及农牧业产业结构适时转变密切相关。内部不可再生资源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变化相对较为缓慢,但年均增长幅度也达到5.45%。总体情况看,长期以来,我国内部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和消费量最大,其次是内部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都呈现较高幅度的增长态势。图3更加直观显示了同样的信息。

  为了深入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我们分别计算了1985年、1995年、2005年能值指标体系见表8。

  表8中的能值来源指标各项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进口能值的需求量在1995年以后迅速增长,说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压力加大,对外依存度增高。社会经济亚系统能值指标显示我国人均能值消费量也呈增加态势,1995年人均能值消费量差不多是1985年的2倍,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物质财富的消费需求量加大。而国家内部资源的人口承载量的增加,则与科学技术进步使资源利用效率增大相关,但目前我国资源承载人口的能力仅为当前全国人口数量的一半,因此,我国人口依然使资源环境面临严峻压力。货币-能值比率呈下降趋势,显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1995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状况。能值交换率数据显示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日益繁荣的发展形势,也说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能值投资率是衡量自然生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容受力,表中显示变化不大,这与工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导致自然环境承载力增强有关,同样的原因也显示我国可再生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增加。

  本文利用能值分析法,在收集整理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2005年中国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生产和消费情况做了运算和分析,以说明我国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运营机制和生态环境效应现状,并在对比分析1985年、1995年、2005年能值指标体系的前提下,说明我国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长足发展,对外贸易结构和规模产生了巨大变化,已经由20世纪80年代以资源和原材料输出为主、工业成品输入为主转变为资源输入、工业成品输出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同时我国居民的人均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生活消费结构改善,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工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显著增强。但同时,资源自给能力减弱,对外依赖性加大,人口资源需求量大,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还是建立在资源低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形势也日益严峻,距离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截至2008年底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水泥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截至2009年5月底2008年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具体见表1)

  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资产规模和净资产收益率来看,其规模分别位于第1、第2、第3、第4、第7和第10,总资产排名靠前的企业倾向于社会责任报告,说明企业规模对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影响较大;盈利能力则分别位于第6、第7、第8、第10、第11和第16,总体处于中游位置。

  (二)非参数统计 依据企业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水泥企业规模(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Size)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2)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组的Size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2.98和23.18,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21.28和21.46,社会责任报告组高于未组,两组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显示P值分别为0.001和0.002,均在1%的统计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依据企业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水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考虑到ST企业收益的极度异常,做检验时将ST企业剔除)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3)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组的ROE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7.82%和6.99%,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8.97%和9.02%,未社会责任报告组高于组,不过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的P值分别为0.839和0.964,差异均不显著。

  依据企业是否社会责任报告将水泥企业上市年限进行分类统计和均值的独立样本检验(表4)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报告组的上市年限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10.17和9.14,未社会责任报告组的则分别为9.14和9.50,均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和中位数非参数的P值分别为0.674和0.353,差异均不显著。

  (一)内容分析法 水泥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及其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际控制人对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信息的披露影响较大,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的影响不显著。由境外控制人控制的华新水泥社会责任报告长达68页,内容最为丰富和详细,其中环境信息占11页,对环境表现的分析也较为详细。而其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均不超过10页,其中环境信息也最多只有2.5页,塔牌水泥和冀东水泥的环境信息则只有半页,根本不可能将企业的环境表现。

  (二)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情况分析――与国际G3标准对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是社会责任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倡议组织,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并不断对其改进,成为各国环境报告改进的有效指导。GRI2006年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3版,简称G3),其中环境绩效指标主要涉及原材料、能源、水、生物多样性、“三废”排放、产品和服务、法规遵守、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总投入等9个方面,涉及指标30项,其中核心指标17项,补充指标13项,具体见表6。

  6家水泥企业的环境绩效指标披露情况见表7。从表7可以看出,华新水泥的环境绩效指标披露状况最好半岛平台官网,披露得较为详细、全面的环境绩效指标有12项,其中核心指标有8。

Copyright © 2002-2024 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粤ICP备1714780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