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址环境污染现状分析十篇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逐渐成了热门话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无时不刻不在威胁的人类的健康与生存。城市污染较为严重,污染已经慢慢的向乡村延伸。好多落后的工业项目转移到了农村,更多的城市垃圾转移到了农村,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癌症村。同时农民自身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鼠药等、随意养殖大型牲畜以及生活垃圾的不正确处理也导致农村环境恶化。改善农村环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对政府来说也是重大的民生工程。2012年以来,辽宁为了治理农村环境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农村环境有了一点改善,但仍然没有达到宜居乡村的目标。笔者针对辽宁农村环境的现状做了大量的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几个关于辽宁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
针对辽宁农村环境问题,给全省十四个市的一百多个乡镇分发了调查问卷,共计发放1000张问卷,通过问卷了解了我省农村目前环境保护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我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较多,多数人认为空气质量较以前变差,土壤产量越来越低,农村的塑料制品垃圾越来越多,农田里的作物经常被塑料包装覆盖,影响了作物的生长。通过调查问卷统计,集中关注了几个问题,其中“在农村主要的污染源”(多选):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工业企业的污染、转移的污染,其中以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养殖污染、农药化肥和农业投入品污染最为严重,分别占57%、97%、87%、58%。问卷中“您所在乡镇目前要重点解决的污染是”: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其中固体废弃物污染被选择所占比例最高为:78%。说明现在我省农村污染集中在水、生活垃圾、养殖垃圾、农药化肥使用,尤其是生活垃圾、养殖垃圾、农药化肥使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环境包括地表水环境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在农村随意向河流内排放垃圾的现象很严重,随意在河道上修建厕所,农药的不正确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处理均会造成地表水环境污染。农村的饮用水大多是以户为单位打井饮用,为浅层水,极易受到污染。饮用水一旦被污染,会严重危害人类、牲畜的健康与生命。在农村缺少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各种污染会破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另外缺少监测与预警,在发生了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的情况下,农民并不知情,继续饮用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塑料制品走进千家万户,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一些塑料包装袋、包装盒被人们不自觉性乱丢、乱放,造成新的污染,另外这些年来,由于大棚冷棚开发,地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地膜残留对土地又造成了新的污染。农村的生活垃圾并未进行分类处理,往往在田间地头随意堆放,也没有部门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置,造成污染严重。
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大多农户都能把畜禽粪便作为农家肥,运到地里提增地力。中国东北农村一直延续着人畜混居的生活方式,生活与养殖未能分开,造成污染情况。近几年,随着畜牧业大力发展,农村畜禽养殖无序分散,大量畜禽粪便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污染源,在专门划分养殖区的大型养殖场的污染危害更加严重,对人民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畜禽养殖污染面逐年增大,造成村屯环境危机。
由于普遍追求产量,在我国农村大量使用化肥,特别是氮肥会导致土壤的酸化和水体硝酸盐污染,农药残留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出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另外农民不能科学的使用农药、化肥,直接向灌溉渠道倾倒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残液、残渣。农药进入水体后,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水体内生物大量死亡,而且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可能会影响到饮用水的安全。长期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不仅会明显酸化,而且含水能力也会下降导致土壤板结等。
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保护的部门规章有:《环境办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缺少一部专门的《农村环境保》。
关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我们国家有法律,我省有地方政府规章,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辽宁有《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但在法律法规中均没有提及农村,如:《辽宁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采用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方法集中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必须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城市环境卫生标准。在农村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一样需要有指定的场所,也需要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可以说在这方面存在立法上的空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数量庞大,但是受经济、、文化的制约,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环保意识不强,缺少维权意识。从权利的角度看,对公民来说每个人均享有健康权、知情权、参与权。
由于农村的地理环境和天然封闭性,农民接受不到关于环境保护的教育,往往只知道空气在变坏,周围的环境在变化,却不知道自觉的、主动的去保护环境。从调研中发现,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知识,只是一味追求加大剂量,特别是在玉米种植结束喷洒除草剂期间,正值果树盛花或坐果期,由于受到药害,造成大多果树挂不住果乃至果树干枯死亡,从近几年的实际观察看,玉米除草剂的大量使用致使多种植物比如:南果梨、苹果、杨树、樟子松等受到药害十分明显。
在农村一些地方发现健康状况集体出现问题,例如癌症村,大部分农民知道是环境污染造成了自身健康的损害,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救济自己的权利,因为很多环境污染难以取证,许多污染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危害,农民没有证据证明是环境污染造成了健康损害,也就不了了之。即使农民知道通过诉讼的手段救济自己的权利,但是诉讼费用、诉讼时间问题,误农的问题,都会影响农民的维权积极性。
长期以来,国家为了治理城市环境制定了多项的优惠政策,如对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给予补贴、对排污费进行返还等。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广大农村从财政渠道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建设资金,即使得到部分治理资金,解决的只是表面问题,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向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过少。日本通过向农村增加环境的财政资助的方式,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防治与污染,并制定了一连串的环境补贴政策来鼓励农民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如通过增加对环保型农业的财政投入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等等。此外,日本政府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和地方组织的力量,将对农村的环境保护建设视为全人类、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日本相对世界其他各国比较突出的、有特色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投融资保护农村环境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一方面通过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自筹资金,两者相结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目前农村环境保护职责权限涉及规划、国土、住建、发展改革、财政、林业、农业、畜牧、卫生、水利、环境保护等多个部门,交叉的职能很多,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因为没有上位法对其加以明确的规定。涉及到利益的都愿意去管理,涉及到责任的都互相推诿扯皮,由此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谁都管而又谁都不管的问题,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比如关于农村建立污水处理厂的问题,在省内不同的市有不同的做法,有的是乡镇负责建立,有的是县级城建部门负责建立,对于此问题应该有明确的部门负责,这样在追究责任的时候才能掌握责任主体,在省级层面应该有统一的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各个部门应该由地方法规或者规章明确其各自职责,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国务院尚未设立独立的农村环境保护机构。辽宁省环保厅设有农村环保处,处理农村环保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县级以上环境机构的职能,未对乡镇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加以明确。执法层级过高,乡镇政府并不具有执法权,针对农村环保问题,只能期待县级政府相关部门处理,行政执法权应该适当下移,或者改进综合行政执法,让乡镇政府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执法主体。结语:通过对我省农村环境的实地调研以及向乡镇分发环境调查问卷,发现了很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要切实的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推进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制定,通过制定法规规章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规定具体农村环保制度,同时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切实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3]李挚萍,陆春生.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3.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清江中上游,介东经1094′48“-10958′42”,北纬2950′33“-3039′30”。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东西宽86.5公里,南北长90.2公里,全市国土总面积3972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6.6%。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全州、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截止2005年底,恩施市13条主要河流除清江河部分流段以外,其余状况均良好。其中主要河流清江发源于苗族自贵定县斗蓬山的南麓,流经我州内九个县(市);州境内河长369公里,州内流域面积14883km2,占全州总面积48.7%,年总降雨量在1200-1500mm之间,多年平均流量96.5亿立方米。流域地处中低纬度,经齐跃山东部斜坡,冷暖气流经常相持过渡的地区,属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气候暖和,夏无酷暑,阴雨天居多,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冬季凌冻期短。
据2005年恩施市城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综合评价显示:恩施市城区全年52个周有44个周的空气质量在二级质量级别以上,其中达到一级的有12周(2002年为4周)。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周数占全年总周数的84.61%,比上年增加2个周;有8个周在质量级别以下,占总周数的15.39%。空气质量属于质量级别的周主要集中在1月和12月。2005年我市全年降水中,酸雨出现频率为25.8%,全年降水年均PH值为5.68,酸雨年均PH值为4.50。
恩施市2004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738.38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65.38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273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5190.3吨,生活污水COD的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64%。2005年废水排放总量为1585.26万吨,比上年减少2.9%(47.37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26万吨,比上年减少4%(15.37万吨),生活废水排放量为1218万吨,比上年减少2.5%(3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272.17万吨,达标率为74.11%。
2005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34779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二氧化硫1436.13吨,比2002年减少14.17吨;烟尘1461.33吨,比2002年减少403.07吨;粉尘1315.86吨,比2002年增加279.8吨。工业煤炭消费总量为16.8万吨,比2004年减少0.35万吨。与2004年相比上升了0.037 mg/m3。其他两种污染物二氧化氮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恩施市地处清江中上游,是全州、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国土总面积3976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562km2,占国土总面积40%,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了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湖北省唯一无防洪设施的城市,洪患是恩施城区人民的心头大患。也是阻碍城市经济健康、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防洪工程竣工以前,原有的防洪能力不足抵御5年一遇的洪水,城区的洪水灾害频繁发生,从1954年至2000年,恩施城区已先后发生洪这12次,累计造成经济损失上亿元。特别是1954年、1969年、1980年、1989年、1997年的洪水给州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恩施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恩施州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总投资1.46亿元,是国家西部开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之一。该工程采用改良型氧化沟工艺,并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行自动化控制与管理。设计能力为日处理污水6万吨,经过处理后,清江河下游水质将得到有效改善,届时将为清江流域人民创造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居住环境。同时也将很大程度改善恩施城区形象,使得恩施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工程于2003年12月破土动工,现已完成基建工程的建设、污水收集管网铺设、机械设备安装,整个工程进展迅速,将于2006年11月25日投入试运行。
恩施市污水处理厂工程于2006年年底主体工程完工,全面投入运行。今年11月完成污水处理费价格调整后投入正常运行,该工程的正常投入使用为改善市区水环境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城市截污管网的效应,目前,全线个接入了污水管网,未接部分主要是因城建需要尚不能动工的部分,污水收集率能达到81%。2007年底,污水处理扫尾工程全部完工,自2006年11月将投入试运行,若运行正常,每年可减少向清江恩施段排放 BODs(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3586吨,SS(悬浮物)5400吨,彻底消除清江恩施段岸边的污染带,使得清江水体能全面保持Ⅰ类地面水质要求,也能使龙洞河水体逐渐恢复功能,达到Ⅱ类水质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2)重点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龙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共清理沿岸排污口75个,对27家违法排污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关闭龙洞河源头违法排污企业1家,目前沿岸80%以上的排污口已与污水处理管网对接。通过一两年的努力,龙洞河往日“龙须沟”的面貌得到彻底的改观,水质由过去的劣Ⅴ类一跃而为Ⅲ类水质。
(1)加大城区使用燃料结构调整力度。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对新开以原煤为燃料的餐饮业等加以控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原煤使用总量。
(2)加大对燃煤锅炉的治理力度。配合质监部门对现用的大吨位锅炉进行改造,改烧煤为烧天然气或用新技术(燃煤锅炉炉内喷射催化脱硫技术)治理降低二氧化硫;强制性淘汰一批小型锅炉,逐步淘汰蒸发量在1T/h以下的工业和民用锅炉特别是手工投煤的锅炉,县市城区敏感区域严格控制新上燃煤锅炉,鼓励安装使用燃气锅炉。
(3)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继续抓好全州水泥行业环境污染治理设备正常运行的监督管理。在县市验收的基础上对全州14家合法水泥企业的粉尘污染治理情况进行抽查验收。加大化工企业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督促已进行污染治理的企业提高环保设施设备的运行质量;对偷排和不开机运行的加大处罚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责令污染严重的化工企业限期治理,到期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依法予以关闭。
(4)加大对建筑工地现场管理的监管力度。积极配合建设等部门,进一步强化建筑工地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州城城区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现场搅拌噪音及粉尘污染等问题。
(5)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城区烟尘控制区。城区道路按规划分期逐步实行黑色化。加强城市卫生保洁,主要道路坚持定时洒水保洁。
恩施市城市防洪工程包括清江干流防洪堤及龙洞河撇洪洞两大系统,同时采取河道清障清淤两大辅助措施半岛平台官网,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城市防洪体系。其防洪保护对象为红庙电站至南门桥全长11km沿清江两岸的河谷阶地及龙洞河两岸低地,工程表态总投资7175.61万元,保护区面积3.9km2,保护区人口5.1万人,固定资产达7亿元。
2001年12月28日,第一期防洪工程――东门桥至清江桥河段防洪堤破土动工,拉开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序幕。截止2004年12月31日,建成了清江东门桥至州体育馆河段4公里长的防洪工程,完成投资3000万元。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使城市防洪由过去五年一遇将逐步提高到五十年一遇的防洪能力。
①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自2001年启动实施以来,恩施市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2.5万亩,工程区范围为全市十六个乡(镇、办),4.35万户农户直接参加了工程建设。2004年和2005年两年兑现补助资金3990万元用于该工程。退耕还林使该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5%,工程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陆续回归出现,多年不见的猕猴在清江河岸结群出没,獐、鹿、豹、青羊继续成功繁衍,基本要消失了的鸟类成倍增长。
②改善能源节构,禁止乱砍乱伐。开发沼气池,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灯、沼气炉、气饭煲、沼气淋浴器,用来照明、煮饭、烧水;沼液、沼渣作肥料的利用。恩施州有近30万农户建起了沼气池,普及率已占适宜地区农户的38%。20年间,恩施的森林覆盖率从32%恢复到现在的48%,昔日光秃秃的荒山如今满目葱翠,更为重要的是,恩施有115万亩森林避免作为薪炭林而遭砍伐,加上退耕还林,全州森林覆盖率从48%提高到67%,山山水水重披绿色。
为使恩施市环境更好,实现恩施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几年里,应实施以下综合治理措施。一是加强城镇污染防治。到2010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50%以上。加快城镇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改变煤烟型空气污染状况。加大城镇供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城镇噪声的综合治理力度。县(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0天(每年)。二是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努力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加强对化肥、水泥等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继续执行污染排放许可证和限期治理污染制度,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关闭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企业;严格新建项目环保审批,认真执行“三同时”制度。“十一五”期间,确保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60%,新建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95%以上,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a.地理位置的影响:阜康市位于天山东段,境内沙漠广泛分布,地形呈南北长条状,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总轮廓由南向北分为山地、平原、沙漠三大部分。阜康市共有土地面积86.28万hm2,其中山区18.15万hm2,占总面积的21%;平原22.61万hm2,占26.2%;沙漠45.52万hm2,占53.8%。但因存在着山地、平原、沙漠的巨大差异,气候也各不相同。在高山区,年平均气温1.9℃以下,平原区年平均气温7.4℃,沙漠区年平均气温5.9℃。阜康三面环山,中间为盆地,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阜康空气中的污染物不容易扩散。
b.大风的影响:山区常年盛行东南风、西北风,平均风速2.9m/s。平原区以西风、偏西风为主,年均风速2.4m/s。春季是阜康的风季,加上干旱半干旱的自然景观,当风速大于5米/秒时。易形成风沙天气,伴随沙尘暴、扬沙和浮沉天气,大风的出现已成为阜康沙尘污染天气到来的先兆。
我市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煤、扬尘和汽车尾气等。污染物主要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还有少量的烃类及铅等。从监测结果分析,阜康市2011年空气质量劣于2010年,污染物浓度都有增长的趋势,其中NO2浓度增加幅度最快,为42.1%。而NO2浓度增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因为机动车排放主要污染物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根据类比数据表明,机动车排放氮氧化物比例占城市总氮氧化物排放污染的40.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根据市大队调查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3969辆,2011年增加到28519辆,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44500辆,年均增长幅度近16%,机动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虽然不是我市的首要污染物,却对大气污染起到恶化及催化作用。地理条件,气象因素,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使我市环境空气污染从煤烟型向煤烟和机动车混合型污染转变。
1.污染持续减排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污染物的排放也将大幅度地增加。经测算,“十二五”期间,全市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分别为COD417.012吨、二氧化硫4910.96吨半岛平台官网、氨氮102.577吨、氮氧化物4045.575吨,污染减排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
2.改善环境质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阜康市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多,我市的大气环境质量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另外,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机动车尾气污染又成为影响我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1.提升园区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专业化团队管理园区,实现专业招商、集成运营、综合服务,大力推进研发工作和技术引进工作,经由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和循环链,注重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等理念,以新能源煤焦油制清洁燃料油项目为引领,以电子铝箔和金属硅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为突破口,主攻煤层气综合利用、煤化工及下游精细化工,加快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等项目的建设。
2.做好功能分区,实施区别管理:阜康市要做好空间规划工作。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以及在区域分工中的位置,统筹考虑未来阜康市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区域土地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形成合理空间开发结构。
3.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审核作为规划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行,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三个层面上的循环:---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循环;---企业之间的中循环循环;县市、园区之间的大循环,将污染物循环利用。
4.坚持依法行政,强化环境监管:认真贯彻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清洁生产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审批;严格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加强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大力开展污染源限期治理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检查,确保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的状况。
5.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大力削减颗粒物排放深化火电行业烟尘治理。燃煤机组必须配套高效除尘设施。一般控制区按照30毫克/立方米标准,重点控制区按照20毫克/立方米标准。强化水泥行业粉尘治理。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除尘设施全部改造为袋式除尘器。水泥企业、磨机、包装机、烘干机、烘干磨、煤磨机、冷却机、水泥仓及通风设备需采用高效除尘器,确保颗粒物排放稳定达标。加强堆场、料场等扬尘治理。督促企业实施料场、堆场扬尘综合治理,不断推进电厂采取密闭煤仓、密闭带式煤炭输送方式和企业各类料堆、渣堆、灰堆、输送廊道采用密闭料仓贮存。
[1]李沫.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干旱环境监测,2009,23(4):223-226
作者简介:苏爱华(1982—),女,福建泉州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17502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来被工业企业占用甚至污染的土地需要进行再开发。在这过程中,由于对土地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及污染清除工作不到位,又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促进中国政府和公众对于污染场地再开发中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土地污染问题和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及再开发提上重要议程。
污染场地概念的界定对于污染场地的识别和分类管理至关重要[1]。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定义“污染土地(contaminated land)”为:被危险物质污染需要治理或修复的土地,“污染场地(contaminated sites)”包括被污染的物体(例如建筑物、机械设备)和土地(例如土壤、沉积物和植物)[2]。加拿大政府认为“污染场地”是:物质浓度高于背景值,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已造成或可能造成即时或长期危害的土地,或者是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政府法规和政策中规定的浓度的土地[3]。英国的环境污染委员会(RCEP)认为“污染场地”是当地政府认定由于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严重危害或有引起危害可能性的土地,以及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状况的土地[4]。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环境保护委员(ANZECC)关于“污染场地”的定义为:危险物质的浓度高于背景值的场地,且环境评价显示其已经或可能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即时的或长期的危害[5]。我国定义“污染场地”为“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危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场地。”世界各国对污染场地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本质上均指特定的空间或区域(包含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所含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背景值,并对此空间或区域的健康及自然环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负面影响[6]。
目前,中国污染场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文中,如《宪法》、《刑法》、《环境保》、《土地管理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宪法》只是规定了合理利用土地和防止土壤污染的粗放原则。《刑法》则对一些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规定固体废弃物是指一般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而并没有具体指出污染土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第35 条规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需要终止的,应当事先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条款还指出了当事人的义务和费用承担方。
然而,与污染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不一致性,并且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土壤污染法规。而且现有的法律规定还非常笼统,尚缺乏具可操作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对于土壤污染中具体的控制和预防要求及措施,这些文件的指导作用及约束力还远远不够。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已成为当务之急。环保部正在力争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工作列入全国的立法计划中去[7]。
近年来,针对中国污染土地的管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文件及规定: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2004 年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08 年又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 号)。原国家环保总局2004 年发出的通知并非强制性的法规,在可操作性方面也还不够具体,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场地的污染控制和管理。2008 年环境保护部又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认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该文件把“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之一。然而,考虑到土地污染对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些文件尚且不能发挥一部真正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规制作用。
污染场地方面的技术标准同样是土地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完善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在土壤污染监测监控、环境风险评价及土壤修复技术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技术指南及标准,一系列暂行管理标准和技术指导方针还在试用或起草过程中[8],比如:《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上海世博会暂行)》(HJ350-2007);监测标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基准》(HJ/T25-1999)。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土壤环境管理、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9],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全面修订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一系列的场地管理标准也正在酝酿出台[10],包括《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2009)、《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2010)、《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2009)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2009)等,这些标准目前正处于审阅、研讨与修订中。
建立地方法规,对于中国这样地域广阔,土壤类型众多,土壤性质复杂多样,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显得尤为必要。某些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根据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管理和土壤修复的需要,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9]。
2006年3月,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定对污染土壤要实行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制度。2007年1月,北京市环保局印发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规范了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场地环境调查、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2007 年5月,重庆市颁布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转产或搬迁前,应当清除遗留的有毒有害原料或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2008年6月重庆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工业企业原址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08]208 号),提出了要严格执行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2007年,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印发了《沈阳市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及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沈环保[2007]87 号),对污染场地的评估与认定进行了规定。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为当地污染场地的再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和再开发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污染土地的预防、控制以及污染土地修复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完善与提高。总体看来,中国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包括事前和事后责任及风险),需要一部土壤污染防治专门法来明确土地污染和修复中的责任和义务,以便对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清晰准确的指导。
[1] 周友亚,颜增光,郭观林,等.污染场地国家分类管理模式与方法[J].环境保护,2007(10):32~35.
[6] 弓俊微,张胜涛,天军.我国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3(1):51~54.
[7] 赵娜娜,黄启飞,易爱华,等.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2):39~40.
[8] 骆永明.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3):1~6.
土壤安全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安全和健康,对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掌握土壤污染的状况,查明污染的原因,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提供决策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
我市的土壤调查是河北省土壤调查的组成部分,本次调查工作是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以全市环保系统监测队伍为主体,开展全市土壤现状调查工作。
通过开展全市土壤调查,全面、系统、准确掌握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原因,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等级,建立我市土壤环境监测网络,优化我市土壤监测点位,开展土壤例行监测,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通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我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准确信息。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总体范围为*市全部辖区。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半岛平台官网,根据各县(市、区)土地利用情况及土壤污染类型,有针对性地增测特征污染指标。
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调查,掌握我市土壤环境质量从“七五”期间至今二十年的变化状况,查明土壤污染状况及其成因,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土壤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以“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布设的10个土壤典型剖面点位作为本次调查的背景点,原布设点位已不具备采样条件的,取消该背景点,同时提供原背景点的现场景观照片和出具核准说明书。
采集可对比的土壤样品,进行相同项目的测试分析,对比相关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我市20年来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积累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建立土壤环境背景点的样品库。
在全市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我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重点区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查明土壤污染类型、分布、范围、程度和污染物种类、来源,分析污染成因以及发展趋势,提出土壤污染物优先控制清单,为土壤污染防治奠定基础。
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划分的十类区域,依照《河北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我市可能受到污染的区域开展土壤污染调查,具体范围为:
(1)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和统一表格,收集重点调查区域有关污染源的基础信息和相关资料。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对土壤样品、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同步采样并进行分析测试;
(2)调查、监测重点区域土壤污染的类型、范围、程度及土壤污染区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分析污染成因;
第一阶段:20*年10月-20*年6月底为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调查工作方案、调查技术方案、调查点位布设方案,落实调查经费等。
第二阶段:20*年7月-20*年底为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完成调查工作的调查点位布设、剖面数量及准确位置确定、野外采样和室内的数据分析工作。
第三阶段:20*年为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编制调查总报告和各专题报告,全面总结和集成调查成果。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为了对水资源实施有效的管理,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需要及时掌握水污染现状,以改善我国的水污染严重的现状,有效控制污染。
传统水环境监测技术主要是理化相结合的监测方法,水环境监测技术由最初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到之后的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和科学的分析方法的运用。
生物监测技术是利用水生物对水体有害物质的敏感性,通过对不同水生物在不同水质环境条件下相应的活动变化状况测定和分析,得出生态系统已经发生变化或已经产生影响而没有显示出不良效应的信息。
遥感监测技术主要对大范围的水域进行监测,水体及其污染物质的光谱特性是其进行水环境监测与评价的依据。
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主要是建立监测站点实时监测水环境状况,及时发现污染事件,随时做出水质状况报告,并建立水质监测模式,做到水质监测的预报。
采用传统监测和非传统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和科学分析方法,建设完整的信息化数据,完善模型分析,及时、科学的让信息化服务环境,是环境预警对环境监测新的要求
以地表水监测为例,在流域水环境监测种存在行政界限断面问题;网络管理按行政隶属关系运作,条块管理现象严重,监测方案不统一,导致区域间环境监测数据差异。这种分工不明确也就导致了监测路线的混乱,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导致资源利用没有充分优化。
我国城市河流及各大水系均以有机污染物污染为主,所以环境部门对水中有机物监测的研究的投入巨大。对我国水质监测指标中无机物污染的项目研究综合投入较低,二者监测力度不协调不协调。不利于我们掌握水环境的污染情况和得出准确数据,达不到有效监测和控制的目的。
我国水环境监测领域还未达到一个项目一个标准分析方法的最低要求,分析方法适用性低,对于98项受水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水排放标准控制的污染物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另外,水质分析方法缺乏体系化和系列化,使得已颁布的标准较为尴尬。
缺乏科学有效的调研和行动力,对以往的经验过于依赖,制定的水质监测项目与水环境状况匹配度较低,其一,水环境监测项目缺乏针对性,出现对某些污染度较轻的项目进行反复地、重复监测的问题;其二,水环境监测项目具有片面性,仅仅着眼于水体本身,对浮游生物,底泥的监测不到位。
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对水质自动监控、信息集成与传输、卫星遥感、气象与水文、信息整合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这就需要科学统筹和高效运作管理模式。而我国在水环境监测方面的管理缺乏统筹,分工混乱和多家管水的局面,严重阻碍了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
为了使监测结果更加如实的反映水质状况,更加科学化,应当加大水环境监测的研究力度,将长期未检测出活在标准值一下的项目删减掉,增加有无机物污染监测项目,争取有机物单项水质控制指标代替综合控制指标和无机物化验数据更加精确。
引进国外技术和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水污染实际情况,加大对现场监测、自动监测和在线监测类仪器的研发,实现水环境监测仪器的本土化。摈弃盲目引进国外先进仪器的错误理念,避免造成国内水环境污染和国外仪器的不匹配,致使监测结果不真实。对于现有的设备,例如采样器进行测试筛选,并进行有效推广。
分析方法要与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适应,参照西方先进国家的分析法,针对我国饮用水源、地表水及废水等建立相应系列的标准分析法,在应急监测中对污染事故可以能及时判断与分析,完善实验室内和整个水环境监测程序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监督执法需建立一个快速反应队伍进行具体实施,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水环境监测,努力做好水环境监测工作,切实改善水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安全用水。生态监测机制可以弥补理化监测的不足,具体表现在生物监测领域:其一,监测灵敏度搞和功能多;其二,具有连续监测功能,可以综合反应环境质量状况。
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是对水质自动监控、信息集成与传输、卫星遥感、气象与水文、信息整合等多种技术综合运用。建立地表监测和高空监测预警机制,即水质自动监控和基于卫星遥感的GIS技术,对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测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储存。在预警体系中运用BP神经网络水质预测模型、地表水COD灰色预测模型和WAPSP5模型等水质监测方法,建立快速高效的水环境应急机制。
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我国水环境监测中,比较突出的是不够重视和落后的监测技术。做好常规水环境监测,稳步推进水环境监测的现代化,阶段性的实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对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进行引进和借鉴,并将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新技术与水环境监测结合起来,提高我国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环境污染问题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其中大气环境污染是现代城市首要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对大气环境的监测,是现在应对大气污染,保障安全人民生活重要措施。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然后具体阐述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内容,并提出了加强环境监测的对策,旨在能够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研究有所帮助。
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针对大气中的污染物的监测,对其种类和浓度进行观察和分析,实时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动态变化已经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大气环境监测对象主要是分子状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臭氧、碳氢化合物以及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还包括飘尘、悬浮微粒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对这两种状态的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进行布点、采样、观察和分析等一系列质量监测工作。监测项目通常根据地区实际的区域特点,气候特点、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来进行规定。其中对大气污染物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加降尘的监测是国家规定的大气监测项目,另外可根据地方特点和污染源特征增加对碳氢化合物、二氧化氮、铅等污染物的监测项目。
在我国,大气层中的污染物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已经浮沉为主,对大气环境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是对大气质量合理进行评价的前提条件。我国在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在一个时间周期内进行连续的监测,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浓度是否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以此结果数据来作为基础依据,进行大气环境质量报告的编写,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进行大气质量控制;
2)对大气质量监测的结果数据为大气质量的监控和分析提供可靠性依据,以此为前提条件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从而掌握大气质量变化状态及其发展规律,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做以预测,发出预警信号;
3)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数据和结构及分析报告为我国环境保护监测部门提供了较为科学准确的参考材料,以此为参考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影响的新方法。
2)布点的选择要具有污染代表性,即能够代表一定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程度,使此范围内的污染状态和变化规律通过此个布点突出的反映出来。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根据污染源的集中度来选择布点,同时要对风向因素加以考虑,在下风向设计的大气环境污染采样点要多于上风向;
3)根据污染区域的工业区密度来设置采样点,对于工业区密集的地方要多设置采样点,以高污染区多设,低污染区少设为基本原则;
4)对于采样点的设置,样点周围环境开阔,不能影响空气的流通。对于其他局部的污染源和有吸附力的树木建筑等要避开,以排除外部环境对样点大气采样的影响,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同时,尽量将各样点设置一致的外部条件,这样得出的数据信息互相可以有参考性和可比性,便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索其中的变化规律;
对于大气质量监测的布点,要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以及要达到的监测目的来进行实际的设置,尽量做到监测网络布置的优化。
功能区布点法是在不同功能区域内进行先进行踩点,根据区域的功能,对其实际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讨论,将此区域的功能和此地区的人类活动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而进行布点设置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属于一种常规性的布点方法,比较适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初级阶段,可以将区域功能布局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来,便于对大气环境污染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网格布点法是将监测采样点以坐标的形式进行将监测的区域进行网格化的划分,对其进行采样点的均匀布设的一种方法。对于网格的划分不仅要考虑污染的程度,还有将社会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加以考虑,适合在污染源较多的区域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布点。这种方法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以一种直观的空间分布方式进行设置,受条件的约束较少,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此种方法比较适合污染比较集中的区域使用。此方法确定圆心后按不同的半径进行同心圆的划分,同时按圆心画出射线,取交点为布点处。这种方法受风向影响较大,因此在使用此种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此区域的风向问题,以上风处少,下风处多为布点的基本原则。同心圆布点法对污染集中,污染浓度较大的地区有很大优势,可以防止重污染区被漏掉而影响采样的准确性。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时段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建设期主要是公路建设施工时车辆运输、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公路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分析,通过模式预测等手段进行评价。所以本文通过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的案例,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初步探讨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大气污染源调查,污染气象调查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三方面内容。在污染源调查中,应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建设项目等标排放量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应选择特征污染物,同时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已造成来重污染的污染物。污染气象调查与分析主要包括:(1)气候区划分及其主要气候参数;(2)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3)大气扩散参数;(4)大气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的目的是查清评价区域的大气质量现状,主要包括:(1)监测布点;(2)监测因子筛选;(3)监测时间、频率和方法;(4)监测结果统计与分析;(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以下就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叙述一下具体内容。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时段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主要为车辆运输半岛网站、挖填方、修筑路基、熬制和喷洒沥青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运营期主要是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对沿线环境空气造成污染。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特点,大气环境污染因子主要为施工期扬尘及营运期汽车尾气排放的 C0、NO2。
主要收集评价路段近1~3年常规气象资料,包括年、季、月的气压、气温、降水、湿度、日照、主导风向、平均风速、稳定度出现频率等项内容。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调查内容。
该地区属北温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影响较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暂而温湿多雨,春秋季风交替,气温变化大,冰封期长,无霜期短,冻土深达 2-2.2m。该区全年气压稳定,降水集中在六、七、八月,蒸发量冬季明显降低,春秋季相对湿度小。年降水量平均399.6mm。年平均气压:994.4hpa。降雪量:平均积雪158d,最大积雪深度220.0mm。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531.4mm,年最大蒸发量1711.0mm,年最小蒸发量1378.4mm。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年平均气温5.0℃,月平均最低气温-19.6℃,极端最低气温-37.5℃,月平均最高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6.2℃。
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NW),次主导风向为南风(S)。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NW),夏季南风(S)和西南风(SW)。
根据P―T法,将稳定度分为A―F六类。分析该区气象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四季均以中性层结为主。白天以中性层结为主,夜晚以中性层结和稳定层结为主。
监测布点应以环境空气敏感点为主,兼顾全路均布性的原则布设点群。监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路段内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浓度分布规律。监测一般取一期监测,第期监测至少5天并保证3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4次。监测应与气象观测同步进行。现状评价应分析评价因子的一次最高值和日均浓度值变化范围、超标率及超标原因,并对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作出评价。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简要介绍一下现状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2003年06月16日至18日连续监测3天。NO2、CO、TSP连续24小时采样,日平均每日至少有18h的采样时间。采样时均观测并记录当时的风向、风速、气温等气象条件。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分两个时段,分别为施工期和建设期,下面就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分析:
公路建设时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修筑路基时由于挖土、填土、推土及搬运泥土和水泥、石灰等的装卸、运输、搅拌过程中有大量尘埃散逸到周围环境空气中;(2)道路施工时运送物料的汽车引起道路扬尘污染;(3)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引起扬尘污染;(4)在路面施工时由于熬制和喷洒沥青可能产生沥青烟污染。
运营期公路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小于建设期,运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汽车尾气污染;(2)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接触路面使路面积尘扬起,产生二次扬尘污染;(3)在运送散装含尘物料时,由于洒落、风吹等原因,使物料产生扬尘污染。
公路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扬尘和沥青烟污染。运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汽车尾气,经国内外的试验研究,已明确机动车辆排放物中,对健康有直接危害作用的为CO、NO2以及排放物的二次衍生物―光化学烟雾等。在汽车尾气中CO和NO2的排放量占较高的比例,因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CO和NO2。下面以某市某公路建设为例,介绍一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内容。
本工程浇筑路面所需的沥青混凝土由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集中制备,沥青混凝土采用封闭搅拌工艺,用无热源移动式高温容器送至铺浇工地。据有关资料介绍,沥青加热至180℃以上时会产生大量的沥青烟,本文就目前国内公路施工时采用的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情况分析沥青烟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目前国内所采用的沥青搅拌机大多采用蒸气加热熔炼沥青,沥青温度为160℃左右,产生的沥青烟相对较少,并且搅拌站内的脱油池、化油池均为密闭结构,沥青与砂石搅拌均带有降尘装置,因此沥青烟的排放浓度很低,沥青熔炼、搅拌时沥青烟排放浓度低于75mg/m3,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沥青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公路施工中,施工区的扬尘主要是修筑路基需要拌合大量的灰土而产生的,灰土拌合有两种形式: 路拌和站拌。路拌是指沿拟建公路进行路基施工时的现场拌合;站拌是指在灰土拌合站按道路施工规范对灰土进行集中拌合,拌合好的灰土由车辆直接运往施工路段。其特点分别是: 路拌尘污染随施工处移动而移动,但其影响范围小,在石灰与土按一定比例的拌合中,粉尘中所含的石灰成份可能将路旁的植物灼伤;而站拌尘污染集中在拌合站,其粉尘排放量大,影响范围更大。根据类比监测结果分析可知:路拌粉尘污染较轻,在150m处 TSP能够达到GB3095-1996 中二级标准日均浓度限值要求;站拌粉尘污染较重,其下风向200m 处TSP污染物浓度值仍高于标准浓度限值 , 若此区域有居民区,其生活环境将受污染。
在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经试验统计,大部分汽车的行驶工况可视为等速工况。根据沿线交通量OD调查资料分析,预测出公路各预测年的交通量见表3-1及表3-2,表中为折合成标准小客车数值。
Eij 一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i型车j类排放物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子 ,(mg/ 辆・ m)。
通过源强公式可计算出公路污染物排放源强 , 本评价所选取的评价因子为 CO 、 NO2 ,二项源强见表3-3
预测因子为CO、NO2;预测计算该公路营运中期(2009年)和营运远期(2019年)在最为可能出现的气象条件下(D类稳定度、风速≥6.0 m/s)、不利气象条件下(E类稳定度、风速1.5 m/s),公路下风侧200m范围内的CO、NO2污染物的浓度分布;预测中、远期各敏感点(选取现状监测点)在D、E类稳定度,风向由平行于公路方向改变为垂直于公路方向条件下,其1小时浓度的范围,并与背景1小时浓度最大值叠加,得到各敏感点最大1小时浓度的变化范围。
利用上述预测模式,对本项目进行预测计算处理,分别得到2009年、2019 年在最大频率气象条件及不利气象条件下,下风侧200m以内CO、NO2污染物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和 敏感点一次浓度分布预测结果。
由预测结果可知,200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242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4 mg/Nm3的要求,最大浓度占标准份额为51.75%。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值迅速下降。2019年,该路段NO2一次浓度预测最大值为0.1907mg/Nm3,出现在该路段不利气象条件下次主导风向S风下风侧20m处,对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最大浓度已占标准份额的79.46%。随着距离的增加,NO2浓度贡献趋于降低半岛平台官网。由此可见,拟建公路建成后,车辆尾气中NO2对公路沿线附近范围内的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但随着交通量的增加,污染也将日趋增大。
该路段无论是营运中期还是营运远期CO一次浓度预测值均小于1 mg/Nm3,与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0 mg/Nm3要求相比,所占份额较小,故公路车辆尾气中CO仅对公路路边附近有轻微影响,对路边以远的大气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重要的一项评价内容,在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要抓住以下几个要点进行评价:
本文就是从这几个要点入手,以某市某公路建设项目为例,简要介绍了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本文的内容还有很多不尽详实的地方,只是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公路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和内容,以便互相学习和提高。
潍坊市中小企业居多,冬季需要取暖,全年降水量较少,近年来冬春季节雾霾天气频发。2016年我们收集环保部门在12个县市区城区内设置的37个监测点的自动监测资料,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的质量浓度,对全年的监测结果和天气状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旨在探讨我市环境空气污染现况,提出预警预测和防控措施,保护居民身体健康。
12个县市区城区37个监测点的污染物自动监测结果,包括PM2.5、PM10、SO2、NO2、CO、O3的质量浓度,取24h计算出平均数,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规定,分别计算出各类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将其最大值作为每天的AQI。空气污染指数按照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300范围划分为6档,分别对应环境空气的优、良、轻度、中度、重度、严重污染类别。另外依据天气变化状况半岛平台官网,探讨环境空气污染变化状况。
全年优、良环境空气为240d,占全年的65.6%(240/366);各类污染天气为126d,占34.4%(126/366),污染天气主要分布在1~5月份和11~12月份,冬春季节居多,共112d,占全年的30.6%(112/366),占全年各类污染天气的88.9%(112/126)。环境空气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共83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65.9%(83/126);除夏季外,全年均出现污染现象。中度污染为31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24.6%,重度和严重污染较少(31/126),分别为9d和3d,中度污染以上,分布季节为冬春季,重度和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冬季取暖季节。12月份污染最重,不同程度的污染天气为25d,占当月比例80.6%(25/31),其次是11月份,占当月比例63.3%(19/30),见表1。
2016年我市城区自动监测资料监测结果显示,轻度污染以上天气为126d,占34.4%;以轻度污染为主,共83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65.9%;中度污染为31d,占全年污染天气的24.6%;重度和严重污染较少,分别为9d和3d。各种污染呈季节性分布:轻度污染天气各季节均有发生,但夏季较轻,中度以上污染天气冬春季较多,重度和严重污染主要分布在冬季取暖季节。雾霾天气冬春季多发,是由于处于集中和分散供暖期,燃煤较多;其次是中小企业生产过程,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建筑污染物大量排放;另外汽车过多,除在城区低速行驶排放较多尾气外,其在行驶过程中将道路上的尘埃等污染物不断反复扬起导致污染加重;另外潍坊冬季下雪较少,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低,也是雾霾多发的原因。6~10月份下雨较多,雨后一段时间,空气湿度较高,其中的大小颗粒物在运动中能够相互附着,形成较大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降低雾霾出现的频次,但其他气象状况,诸如阴天、多云或混合天气交替出现,仍然能够导致雾霾现象出现,可见空气污染指数受温度、降水、植被覆盖率、能源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1]。
正常情况下,环境空气具有自净能力,将空气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将污染物进行降解,达到消除目的。如果污染物释放太多,超过了环境空气的自净能力,大气出现逆温现象,气压较低、空气干燥、风力弱小等自然现象,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扩算能力小,以上因素均会出现雾霾天气高发现象[2-3]。
雾霾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是PM2.5,其具备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活性强,毒性大和高浓度特征。在空气中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多环芳烃(PAHs)、重金属、微生物、硫酸盐、硝酸盐等。一是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大,破坏生态,影响农作物生长。二是能够进入细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破坏免疫系统,引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长期暴露易致癌和致突变。三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并对人们日常出行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是各级地方政府应切实摒弃地方性保护,深化大气污染治理,继续减煤控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倡低碳出行[3]。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1]杨梅,彭九慧.雾霾天气成因分析及应对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6):46-47.
[2]孙亮.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71-74.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的噪声强度虽然不会马上致人或动物于死地,却能危害人的健康。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噪声问题,把噪声污染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公害之一。噪声污染有别于水、气、固体废弃物以及放射性污染,其主要表现为:当声源产生噪声时,污染随之产生;声源停止时,污染消失;它是一种能量型污染。噪声监测必须做到及时、准确、高效,方能正确反映污染来源及强度,为噪声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是指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下,由于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产生的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且对附近区域产生一定干扰的声音。就常见的化学污染而言,噪声污染同其有本质上的差别,其具有显著的多发性、局部性、即时性、间接性等特点[1]。环境噪声主要是由建筑施工、社会生活、工业生产和社会运输等所产生的对周围生活干扰的声音。从概念层面分析时,其属于一种物理性污染,同常见的化学污染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这在其自身即时性的特点上有明确展现,在污染生源停止振动后,噪声也会立即消失,导致污染发生后极难采集到污染物。通常,该种污染不会在环境中长期积累并形成具有持久性的伤害,所以其是间接的、非致命的、缓慢的,但该种污染现象会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就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实际而言,其噪声影响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声源分布则具有明显的分散性特点。通常,噪声源分布在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对其进行集中处理时具有较大难度,并且它不会产生可供采集的污染物,实际污染也不具持久性与积累性,具体污染具有缓慢性与间接性。当进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判断时,主要从声源的响度、连续性、频率、信息内容、发出时间以及声源的主观意志、接受者的个人性格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2]。就现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类型来看,主要有交通噪声及生活噪声两类,前者主要受道路质量、道路布局等影响较大,后者则多取决于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区域规划及具体管理、城市环境绿化等。
由于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因而城市基础架构中专门设置了环境监测的部门。该部分总体上讲,是负责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工作。在具体工作中,采集各种环境噪声甄别噪声的特点予以解决,这就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工作的主要流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的监测工作过程大抵如此,但是,具体落实过程中,仍不免遇到各种问题。在采集各种环境噪声过程中,受外界其他因素干扰,收集信息较困难。为了避免该类情况多次发生,有必要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施噪声的检测和控制。当前,噪声检测的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GIS信息监测技术;另一种是CDMA lX信息监测技术[3]。这两种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中,尤以GIS信息监测技术最受青睐。之所以受青睐,原因在于该技术集采集城市环境噪声的相关信息、信息管理和信息存贮为一体,是有效解决环境噪声污染的根本工具。借助GIS信息监测技术实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监测,对于系统评价噪声污染治理非常有利。
在环境噪声监测与管理中,使用GIS时其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关于噪声监测点的布设方面,该技术的应用,达到了布设准确性、最优性的目标。在此方面,传统的噪声监测点设置不尽合理,以至于在反映监测地区的噪声环境状况时常常有偏差。将GIS信息监测技术应用于环境噪声监测,不仅体现出经济可行性,而且也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第二,可进行自动监测[4]。应用GIS信息监测技术,不仅在监测过程中不需要人工操作、值守,而且还能满足长短期监测(其连续运行可以实时获得时空分布的噪声数据)。如此便能够为噪声控制规划决策提供参考数据;第三,噪声评价。GIS信息监测技术,通过收集、存储和显示噪声信息等一系列动作,可分析出监测区域环境噪声数据背后的深层次信息。具体而言,可借此信息技术做噪声影响预测,具体内容包括:噪声超标程度、范围估计等。在实际应用当中,GIS主要应用于噪声评价领域中的现状评价。借助该技术,能够对数据进行直观、准确的评价(GIS形象直观图形界面、时空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其中,有叠置分析,借此可出具该监测区域的噪声分析图,由此,便可确定潜在污染源。同时,GIS信息监测技术拥有强大的时空数据分析功能,对噪声的衰减性、地面吸引性等有预测,因而在噪声预测的应用效果甚佳[5]。GIS信息监测技术应用于噪声功能区划分,显而易见,该技术可得出区域地图和数据,为功能区划分提供了依据。如此,便能够反映出区域内噪声环境污染的分布状况。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以及健康中国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注其生活的环境质量,城市管理者也在着力精心打造文明城市、健康城市,提高城市品味,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而努力。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是城市管理者必须解决的污染问题之一,而噪声监测就是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体现。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应结合现代先进技术来开展,方能更准确、及时地反映受污染的区域及污染来源,为推动城市噪声污染防止,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林培聪.浅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污染特点及监测措施[J].价值工程,2011(6):237-238.
[2] 王宇新,赵晓婧.浅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在线监测系统[J].科技与企业,2012(11):105.
[3] 何景鑫.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与监测对策分析[J].绿色科技,2012(10):165-166.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