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站探秘长江故道上的“国宝”本次直播首站走进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无人机航拍,保护区郁郁葱葱的全貌一览无余。在这片被称为“绿色宝库”的土地上,生活着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种群半岛网站。
直播记者首先探访了保护区“外交官”——3岁半的小麋鹿“团圆”,通过它被救助的故事,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随后,在保护区宣教科负责人蔡家奇的引导下,直播团队深入核心区,探秘野生麋鹿的生存现状。河水中、河滩边,成群的野生麋鹿安然散步,四周水鸟翔集、树林茂密。天水一色的湿地生态,为麋鹿的繁衍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远处,是石首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次直播的第二路记者与保护区中的“江豚一家人”来了次亲密互动。
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域约两万亩,生活着80多头江豚。凝望蜿蜒浩瀚的水面,不时可以看见浮出来换气的江豚。在人工养殖区,人们为生活于其中的“江豚一家人”天天、鹅鹅和贝贝打造了一个“家”。10年来,饲养员丁师傅和他的同事们予以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天精心喂养、认真监控生存状况。在丁师傅的引导下,直播记者给一头江豚成功喂食。
距离石首天鹅洲50多公里处,是监利何王庙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7万多亩的水域中,生活着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十几头江豚。
在这里,第三路直播记者登上巡查船,体验江豚守护者的日常工作。风大浪高,只要稍微慢下来,巡查船就不停左右摇晃。报道团队的记者们忍住晕船带来的不适,坚持完成直播任务,倾听江豚守护者们的心声,将生动的故事带给全国网友。
围绕习总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7月19日,新华社联合沿江11个省市启动“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融合报道”活动。荆州日报代表荆州站唯一媒体参与其中,于7月31日重磅推出现场直播《》,以麋鹿和江豚为切入点,聚焦生态保护,展现大美荆江。新华社现场云当天的点评对此次直播予以肯定:“准确把握报道精神,讲述的故事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长江经济带。”
为了做好这场大型主题直播,荆州日报通过党报云中央厨房调集各中心力量,组建大江奔流报道团队,精心策划部署,前后方紧密配合。
烈日下,荆州日报大江奔流报道团队分三路前往石首、监利探访。在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报道团队深入核心区航拍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种群,与专家探讨人与鹿共生的关系;在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者现场体验喂食江豚半岛网站,与“长江中的微笑”亲密接触;在监利何王庙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报道团队登上巡查船,为网友讲述江豚守护者的故事。
这次直播报道通过航拍等多视角描绘了荆江壮美的景色,展示了荆州生态建设成果,并从多个角度深入探寻长江大保护中的“荆州作为”。
这次直播报道也是荆州日报传媒集团融媒体改革的最好体现,通过中央厨房统一调度、融合出击,采用文、图、视频、直播等全媒体手段,让全国网友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长江经济带。
《探秘长江故道上的“国宝”》通过新华社客户端、荆州日报客户端、荆州手机电视、荆州发布等进行全网推送。目前,直播已被新华网首页采用,直播链接上升至新华社客户端现场云推荐位。截至记者发稿时,各平台直播观看量已突破12万。
荆州拥有湖北省内最长长江岸线,在这里生活着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种群和“长江中的微笑”江豚。保护好它们,就是保存了生物的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本次直播将镜头聚焦这两个精灵,从它们种群数量的变化,栖息地的建设和人们与保护区的关系,来探求长江大保护中生态建设的意义。
荆州博物馆有件文物叫木雕双头镇墓兽,这证明早在战国时期,麋鹿就在荆州生活。另外,在《墨子·公输》里,也有“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的记载。
20多年前,在荆楚大地上消失的麋鹿回到故乡,开始繁衍生息。如今,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麋鹿成为全球数量最大的种群。
“野生麋鹿能在这里繁衍生息,就是长江中下游生态保护的最好案例。”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科科长蔡家奇说。
今年,保护区内出生了151头麋鹿宝宝,出生率、成活率均创下历史之最。这背后凝结着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附近村民对生态保护的共识和付出。
蔡家奇告诉记者,最开始的时候,不少老百姓也不理解:这么大一片区域用来养鹿,到底是鹿重要,还是人重要?最后事实证明,看长江中下游植被和湿地恢复得怎么样半岛网站,现在就可以看保护区。
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1年,被称为“绿色宝库”。这里不仅是麋鹿的家园,生长在这里的植物和生活在这里的动物种类也很丰富。在鸟类中,就有11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就是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万亩水域中,80多头江豚自在畅游。这里也开创了人工繁育江豚的先河,是世界鲸类迁地保护的成功案例半岛网站。
“为了保护江豚,我和附近的渔民们都不再从事捕捞工作。”周家喜说,但在自己的心里,始终放不下这一湾清水。2016年,响应保护江豚的号召,已经60岁的周家喜成为江豚协助巡护员。
“我现在不分白天黑夜,都和这些江豚在一起半岛网站。”周家喜说,寻找江豚、清除水上垃圾、阻止和打击非法捕捞是他们每天的工作。
河王庙故道位于监利南部,是1968年通过人工裁弯取直形成的。高水位期间有7万余亩,深的地方达到40余米。现在,何王庙成为了一个典型的迁地保护区,主要功能就是扩大江豚种族。为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也做了大量工作。
“江豚迁进来以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新鲜的课题。我们每天不看到江豚,心里就有一种失落感,回家睡觉也不安逸。”何王庙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李春盛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
据了解,保护区专门有一个监测科,会对江豚的行踪、生活习性、早晚活动规律进行监测。如今,水位有多高、自然条件怎么变化,江豚生活在哪里,工作人员都弄得清清楚楚。
李春盛说,江豚能在这里繁衍生息,证明何王庙的水质半岛网站、气候、环境、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都有大提高,也证明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周边的村民对长江大保护的认识有了进步。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