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址大学生就业安全论文范文(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论文)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迹象很明显,我国经济处也于企稳回升阶段,经济正向好趋势进一步的巩固。但是大学生就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没有远去,尤其是广东省,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广东大学生的就业率严重降低。同时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是从分析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广东大学生就业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广东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一直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吸纳区域,省内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在珠三角地区愈演愈烈。广东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统计数据表明,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由过去的投资拉动为主,转向以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为新驱动力的集约型发展轨道半岛网址。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广东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17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16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17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广东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信息显示,至2009年底,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100万以上,其中很多都是广东地区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生就业集中在大城市,就业难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找工作、换工作的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去招聘会,很多人花了钱,虽然进了招聘会,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就如石沉大海。很多的大学毕业生感叹:“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据估算,2008年全国至少有100万名毕业生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
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些年我国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信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在“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相对看得淡一些。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整体状况,从建国初期到80年代中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这时候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实行由国家负责,按照计划统一分配。1999年,国家开始实行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战略。自2006年起,中国每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超过400万人,而大学生三年来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OO多万人。虽然有些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供不应求,但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大,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理想就业。今天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这样,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有着重大意义 [2]。
(一)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如果单从就业率的数字看,广东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前茅,我院在广东省的就业率处于中上水平。但是,正如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所说,高就业率掩盖了不少矛盾,需要各高校重视,尤其是高就业率下存在着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低等,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对薪酬、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就业事业发展预期空间等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学生就读高校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但毕业后就业的回报率却相对降低,并且就业质量提高得比较慢等因素的影响。此外,高就业率也造成了大中城市需求旺盛的假象,影响大学生流向基层。这样,也会客观上增加就业的竞争性半岛网址,从而影响就业率[3]。
(二)热门专业人才的过剩,是近几年出现的。隔几年热门专业从某几个专业转移到另几个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这些热门专业刚开始时毕业人数少,求大于供,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几年之后热门专业毕业的人数大增,已经超过饱和,工作难找,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而且现在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
(三)在供需形势总体平衡的前提下,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现象。不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短线, 而有些长线专业的需求则几乎为零。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比今年至少增加5万人,可能突破27万。2016年广东省参加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有21万多人,其中研究生13130人,本科生69699人,专科生127589人。截至2016年10月31日,研究生就业率为89.82%,本科生就业率为91.11%,专科生为88.51%。
总之,当前广东大学生就业现状表现为:目前高校毕业生还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各类高素质人员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在用人机制、供需结构、择业观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结构性困难。
(一)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一方面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偏重基础理论知识,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却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观念和专业技能等的培养,也就是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
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据劳动保障部2009年对全国11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仅占新增岗位总量的22%。人事部3月24日发布了《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接收及2006年需求情况分析》,对全国24个省份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需求调查显示,2009年这些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与2008年实际接收安排的毕业生人数相比,降幅达到22%。
(二)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跟不上人才市场的需要。我国实现市场经济以后,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分工内容的变化。目前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而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造成许多用人单位宁可招聘没有学历的熟练工人,也不愿招聘受过高等教育而没有实践经验的高校毕业生。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改革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课程设计要加强实践操作,缩短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再培训过程,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进行充分的相互渗透,避免用人单位排斥毫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有限,仅占新增岗位的22%,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增加22%,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降低22%。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增量将超过往年,超过75万人,也就是说,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可能突破500万人。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比今年至少增加5万人,可能突破27万人。又是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4]。
(三)大学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价值观上存在着问题。这突出表现在落后、错误的就业观念上。一是期望值过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转变就业意识,不能好高骛远,应切合实际。二是缺乏主动出击意识。传统的就业模式在一些大学生身上还有所体现,面对严峻就业形势,他们不能把握机会主动出击,造成毕业后不能及时就业。三是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大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依然把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上,认为这些单位稳定有保障。还有些学生在选择工作地域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是选择经济发达地区。
有较多的大学辅导员,虽然常常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教育引导学生在最终就业的时候“先就业,后择业”,但在平时教育时就常使用以机关工作人员怎么样好、事业单位人员工作条件怎么样优越为例,语言上进行潜在无意识教育引导。他们的引导或许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但错就错在学生意识到以后择业就要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择工作。而民企、外企、自己创业,将成为就业市场增长最快的园地。由于这种价值观的潜在引导,造成学生放弃发展和成长最快、最有活力和前途的就业大道,学生的人生前途怎么可能宽广。
(四)政府对大学生就业渠道疏通的力度不够。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情况看,政府发布的政策,主要依靠用人 位和高校去实施。一些民办的就业机构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够成熟,而且缺乏政府监管,不能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可。
美国的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就是穿梭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民间组织,帮助毕业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帮助用人单位制定有效的招聘计划并为之提供优秀人选。而在日本则是由政府来组织承担,日本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在政府统一管理下开展的,由主管国民福利和就业问题的厚生劳动省负责,他们专门为应届毕业生、毕业未超过一年希望就业的毕业生免费推荐和介绍工作,还负责为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提供职业培训和安排各种实习活动,进行就业面试技巧和适应性训练。鉴于我国目前此类民间组织机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所以还是应该通过政府来组织这样的专业中介机构[5]。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本人等多方面的配合,共同努力。
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法律法规, 明确规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学校及有关主管部门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比较全面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供需双方利益的配套政策,使毕业生就业有法可依,有序可行。同时还要理顺人才选拔机制.尽量减少人情因素,真正做到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让毕业生凭个人才能就业。要进一步完善以高校为基础的、多层次的、统一开放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的壁垒,消除生源地的户籍限制、性别歧视,促进贫困生无障碍、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市场体制来实现劳动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竞争性、积极性、创造性。我国的人才市场招聘和网络招聘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6]。所以政府要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畅通大学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市场,加强和规范就业市场中介组织建设,努力搭建起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市场的法制建设,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保障就业政策。
从大学生自身方面来说:一,端正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就得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中,从自己的能力、性格、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适应社会的整合,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以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为主,兼顾自我价值的实现。高学历人才将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乡镇以上的国家公务员、村民委员会主任、农村种养殖业、家庭农场的主办人、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很多职业的技术含量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高,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的舞台。这样,在工作单位上,既可以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可以是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在工作区域上,既可以在大都市,也可以在边远地区和乡镇。大学生就业在整个就业队伍中本来就占有优势,这样适当降低要求,找准实际定位,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就业的机会就会更多了,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也就容易了。其二: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素质应该是一种综合素质,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全面的知识结构,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修养,吸取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之中,干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珍惜大好时光,努力学习,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拓宽知识面。大学生毕业生发展的机遇很多,可能会在一生中从事多种工作岗位,而且知识时代要求专业岗位的人员要懂得更多的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是大学生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同时要加强专业实践能力,锻炼自己的意志,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辨别能力。大学生只有拥有了坚强的意志力和辨别力,才能克服工作过程中的种种困难,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而不随波逐流,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使自己的事业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三)从用人单位方面看,应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用人单位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用人单位向大学生介绍职位、待遇、用人标准等情况时应该全面有效,对于是否被录用及未被录用的原因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其二,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应从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沟通能力、工作态度、责任心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考核,而不能单一的只注重某一方面。其三,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应实事求是审核所需岗位,对有些学历要求不高的岗位不应该设置过高的门槛,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招聘,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无特殊要求的岗位,招聘单位不应有除专业之外的过多限制条件,如性别、身高、年龄、户籍等。
(四)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地。各高校要保持同经济和社会直接、亲密的沟通和联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实际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要面向基础、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设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要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实践实训和动手能力的培养[7]。同时,以就业和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调整现有专业结构,改革传统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教育教学,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半岛网址半岛平台,强化学生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为学生的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应将其贯穿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以达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指导学生科学择业,顺利就业的目的。针对大一新生,通过开展入学后适应教育、介绍院系概况、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等,指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利用资源,发现和保持兴趣爱好,考虑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对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加强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教育,通过课程学习、第二课堂的有效补充等途径,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定位,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训,明晰职业兴趣,不断完善个人职业取向,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对毕业年级学生,通过报告会、讲座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解读国家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式,解析行业信息,掌握正确的求职技巧,提供必要的求职信息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理想职业,实现“充分”就业。同时,高校应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团队建设,确保全面、有效、系统地开展学校就业指导工作。
(五)充分发挥人才市场、招聘会的作用,是当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渠道。我国各级政府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利用人才市场和招聘会两块阵地,积极为大专院校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提供对接服务半岛平台。要定期为大学毕业生和企事业用人单位组织行业专场招聘活动,为供求双方搭建对接平台。要建立公用的高层次人才、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信息库,加大人才网的建设力度,实现信息在大学毕业生、企事业用人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共享,为大学毕业生提供配套、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六)大学生应多发展自主创业。在个人层面上,减少就业难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是被动性的选择,如对自己原先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整。具体而言,降低择业标准,就可能意味着就业机会的获得。二是主动性的选择,如自主创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形式经历了两种重要转变:第一,从最初主要是体制内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体制外就业;第二,从原先主要是机构化就业,到出现了更多的个体化就业。这种变化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进程是一致的。
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尤其是在广东省更为尤甚,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需要全社会齐心努力,正确认识,正确对待,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就业形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从总体上看.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健全过程的加快,我国将顺利度过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对于广东省的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广东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在就业过程中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半岛平台,如果能够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真才实干努力捍卫自己的工作阵地,那么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就可以迎来更大的机遇。
139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