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平台官网社会舆论的现状和挑战与立体化舆论引导格局的建构我国当前处在特殊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管理体制和经济结构处在持续调整与变动中,所诱发和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开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半岛网址。社会舆论始于社会变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分化,无疑成为了社会变革进程中引发社会舆论的催化剂,促使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显现。信息与传播技术的突飞猛进与社交网站的兴起,则为社会舆论的産生和广泛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网络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社会问题的具化,讨论中所使用的社会话语反映了公众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心态,因此提升社会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的应对与引导能力,构建立体化的社会舆论引导格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视频网站、新闻客户端等拥有大量用户基础和深受大众喜爱的网络平台成为重要信息和观点交汇的场域。自媒体的崛起不断冲击以官方和传统媒体为主导的社会舆论体系,争夺的焦点在于话语主导权。公众则从以往“你说的都对”和“你说的我都信”逐渐向“你说的不一定对”和“我说的才是事实”转变。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载体也开始遭受质疑,网络直播则进一步丰富了公众所拥有的信息传播工具清单,提供了更具可信度的信息传播选项半岛网址半岛网址。从近期的网络舆论热点事件来看,社会舆论的参与主体、沟通载体、沟通渠道、沟通空间正呈现出新的特点。公众与意见领袖不断在社会参与中寻求改变现状的机会与途径,强化了参与主体的参与意愿。以言语、文字和行动为主的社会舆论载体不断发展半岛网址,呈现方式多样化,强化了公众观感。而信访制度等社会沟通渠道失灵,社会情绪难以得到有效的疏导。以主流媒体和政府构成的官方舆论场和以自媒体、意见领袖以及公众构成的民间舆论场对话与冲突幷存,舆论场分化明显。
参与主体是社会舆论的核心要素,信息交流和态度交换的实现取决于政府、公众和意见领袖的参与意愿。参与者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感以及政府控制力都会对参与意愿産生显着影响。“女教师患癌被开除事件”中最主要的发起者是社会公众以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意见领袖,高效便捷的网络通道毫无疑问简化了表达自我观点和交换态度的流程。换言之,发声的成本得以有效控制幷大幅降低,个人所说的能够发挥作用或者能够引起别人注意,而个体所要承担以及可能面对的压力较小,这样自我的效能感就会得到提升,刺激了参与意愿的提升。另一方面,在事件发展进程中,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仍然不能被忽略,官方通常被认为是权威的代表。官方的积极表态和央视、《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方媒体的积极发声印证了公众行动的合理性,客观上支持了狂热的网络参与者的行动,进一步激发了参与者的热情,依法行动也免除了公众参与的后顾之忧。在整个事件中,公众、意见领袖以及政府达成了一种默契,三方的合作促使事件得到了解决。
▲微博仍旧是国内最主要的网络舆论发起点,包括“雷政富贪腐案”“天津塘沽大爆炸”等重大社会舆论事件,均是以微博为舆论发源地。
社会舆论拥有众多的表现形式,传统的社会舆论主要通过口头表达、肢体语言以及等方式呈现,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音频和视频与文字、图片一幷成为社会舆论沟通的主要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社交网站成为沟通载体应用与创新的聚集地。在“王宝强离婚案”中,文字和图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媒体发表的文章与新闻报道加速了公众对事件的了解,推动了舆论的发展。沟通载体类型的丰富和制作的精细加快了传播速度,拓宽了接触人群。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媒体,在社会公众与知情人士之间建立了较为直接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也更易于被接受。沟通载体的更新为社会舆论沟通提供了物质条件,摆脱了时空限制,降低了沟通成本,增加了沟通频率,强化了沟通效果,适应了社会潮流,推动了社会舆论从産生走向的进程,极大地扩大了社会影响。
▲“王宝强离婚案”中,文字和图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媒体发表的文章、新闻报导加速了公众对事件的了解,推动了舆论的发展。
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和态度交换的过程,参与主体之间通过发送信息与态度反馈形成循环系统从而实现相互影响,进而达成共识。沟通渠道中的信息流动是双向、多次往复的,沟通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行为是互动的。沟通渠道通畅与否取决于信息流动性、地位平等性以及互动性。微博的开放性、公开性和互动性满足了舆论传播的要求,因此微博仍旧是国内最主要的网络舆论发起点,包括“雷政富贪腐案”“天津塘沽大爆炸”等重大社会舆论事件均是以微博为舆论发源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信息源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事件的当事人;二是事件的相关人士或知情人士;三是自媒体与新闻机构。当不同的信息来源充分发挥影响力的时候,社会舆论的参与主体才能形成有效沟通。值得关注的是,现有的政府主导的信访制度,信息流动速率较低,往往是公众或者政府单向发送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反馈或形成有效互动。沟通渠道失灵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反沉默螺旋的出现证明在面对多元化和多途径的社会舆论传播时半岛网址,政府的引导和处置能力趋于弱化。网络对政府、意见领袖和公众这些参与主体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网络沟通空间中务必培育和形成新的沟通渠道,以应对社会舆论的变动。
公众对信息的关注是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在认知框架的影响下围绕社会问题会形成不同的态度倾向,排斥对抗或者支持迎合促成舆论的分化与融合。参与主体的分化、沟通载体的多样化以及其他因素的作用必然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促使舆论分化,因此社会舆论场的分化是必然趋势。舆论分化背后实质是利益、权力、认知、价值、理念等的分化,而利益等分化推动了群体分化,群体分化导致社会分化。当社会分化成没有重合要素或共识的“巴尔干化”群体,甚至裂变成原子化个体时,社会共同体意识弱化,凝聚力、向心力也难以形成。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中,尽管园方公布了详尽的事故调查结果,还原了事件原委,证实幷非园区责任,但大量网民和意见领袖甚至官方媒体,都对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推卸责任的行为和对于受害人的冷漠表示了强烈谴责,各方在具体的责任认定与善后补偿方面仍旧存在不同声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参与者不同的立场、社会背景等因素造成;另一方面则凸显出不同舆论场针对同一舆论事件所存在的分化情况。舆论场的分化导致了舆论场之间的互动减少,沟通难度增加。不同话语空间的舆论彼此认可或者接受的可能性不断降低,社会共识难以形成。
▲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中,尽管园方公布了详尽的事故调查结果,各方在具体的责任认定与善后补偿方面,仍旧存在不同声音。
政府主导下的传统舆论格局在自媒体的冲击下走向瓦解,参与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社会舆论难以形成合力,社会舆论引导难度不断加大,内部矛盾突出。网络为公众的社会参与提供了便利,但社会参与主体的泛化也存在一定风险,增加了社会共识形成的难度。与此同时,社交网站的兴起和碎片化表达造成了社会的碎片化,“放大效应”与“漏斗效应”放大了实际的社会风险,幷且存在意见极化的风险。社会分化造成社会矛盾的累积,为社会冲突以及对抗埋下了隐患。由于缺乏应有的保障机制,社会舆论引导难以发挥效用。这些都对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传播技术革新和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兴盛,为长期郁积的非主流社会舆论提供了释放能量的新出口;自媒体等社会化媒体开创的互动传播和对等传播时代,又为非主流社会舆论赢得平等话语权提供了无限可能。尽管各种社会力量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但是广泛的社会参与使得参与主体的绝对数量激增。在2016年“柯以敏超女骂人事件”中,当事人柯以敏、湖南卫视、被骂女生、知情人士、一般网民、自媒体、意见领袖、官方媒体等众多社会力量都参与到舆论场的角逐中,在扩大舆论声势的同时无疑降低了沟通效率。参与主体的泛化为“草根”与社会精英的沟通对话提供了可能,跨越阶层与职业等社会因素的交往持续扩大。技术发展将网络造就为一个去中心、主客体交织、充满不确定性的特殊空间,幷剥夺社会精英的垄断话语权,促成草根声音发展成话语力量,彻底改变了社会舆论场。广泛的参与使得共识难以达成,不同社会立场与视角的观点集聚,丰富了社会舆论的类型。由于任何一方的代表性与权威性都可能会遭受质疑,面对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参差不齐的参与主体素质与差异化的网络行动缺乏足够的协调能力,存在社会失范的风险。
▲在2016年“柯以敏超女骂人事件”中,众多社会力量都参与到舆论场的角逐中,参与主体的泛化为“草根”与社会精英的沟通对话提供了可能。
自媒体强化了价值观念与需求的个性化,社会结构与价值观念的整体性被瓦解和分化,取而代之的是社群的兴起和网络亚文化的涌现。作为新型传播观的碎片化,是一种混合信息与意见的实体传播所隐喻的态度或权力关系,是更多关联信息由互动结构核心延展开来的离散性。个性化就意味着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传播渠道的广泛性,在满足个性需求的同时,为网络谣言和事实夸大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任何舆论事件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失实表述”,极可能存在参与主体面对压力所建构的自我优化表达,也可能存在为博眼球和获取社会关注而采取的不恰当方式。快节奏与高强度的现代社会生活催生了公众的“疲劳”,碎片化迎合了口语化与娱乐化的社会倾向和弱纽带的社会关系现状半岛网址,降低了参与门槛,促进了社会分享。简而化之的信息表达与传播显然不利于信息保真与态度呈现,关键信息的遗漏致使参与主体难以把握真实方向,“失实表述”就可能具备操控舆论和激化矛盾的能力。
社会变迁与制度变革是因果关系,社会变迁必然引发社会制度和政府政策的调整和变革。如社会制度和政府政策的调整、变革无法适应社会变迁,就造成了社会结构压抑。社会舆论对于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正向和反向双重作用,如果不能恰当处置社会舆论及其産生的社会影响,则会放大破坏力。社会贫富悬殊、结构分化加剧,“失意群体”迅速膨胀,滋生了公众的“相对剥夺感”半岛网址。政府介入市场导致官场盛行,严重压缩了民间社会,特别是民生问题的恶性操作导致公众社会心态失衡,对于个人生存与发展的焦虑促使原本低位运行的社会矛盾瞬时激化。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与相对剥夺感的産生,会驱使参与主体关注自我的价值实现与利益获取情况。长期舆论场的分化必然导致参与者对于其他观点的漠视,甚至走向极端化。持有不同观点或代表不同利益的群体掀起了网络舆论狂欢,交织的观点让部分网民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支持,幷産生强烈的心理认同,难以改变既有的态度倾向,在群体感染和群体暗示的作用下又进一步强化,加深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加大社会裂痕,导致意见极化。
社会舆论引导工作的顺畅,除了需要参与主体的积极参与、高效的沟通载体、通畅的沟通渠道以及开放的沟通空间外,相应的保障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社会舆论的各要素需要法律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的保障与制约。保障机制既维持参与主体间的力量平衡,监督各方权利的获取维护和义务的履行状况,同时也是推动沟通载体技术开发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沟通空间生态的监测预警和环境修复整合功能。通过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惩罚机制,促使参与主体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采取适当的行动。随着《首都互联网协会发布坚守七条底线倡议书》等法律法规和行业细则的出台,网络谣言、故意诋毁和恶意诽谤得到了有效遏制,、暴力等破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的内容也明显减少,舆论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净化。政务微博、微信、网站共同发力,以新颖的方式参与到社会舆论沟通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法律法规执行不够到位、制度体系未能健全、社会心理培育尚未成熟等因素仍旧是制约社会舆论引导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发展和科技革新带来的不仅是信息传播手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拓展了社会舆论産生和发展空间,改变了社会力量的结构,冲击了原有的官方主导话语权的社会舆论格局。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舆论格局和公众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趋势,“众声喧哗”已然成为了常态。因此建构立体化舆论引导格局不失为一种解决社会舆论风波与公共危机的途径。前期的筹备需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明确界定舆论引导格局中的权限与责任划分,这也是构建舆论引导格局的核心;二是要革新思想观念,深化对社会舆论的社会功能认知,摆脱维稳思维的束缚,坚持正向和反向作用两分的观点,这是建构立体化舆论格局的基本前提。
舆论引导格局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化格局,各种社会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所占据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决定各自所承担的责任和权限,解决以往标准混乱、权责混淆以及引导效果差强人意的问题。立体化舆论引导格局建构的核心问题是“谁来引导”,“往哪里引导”以及“如何引导”。
毫无疑问,政府应当在舆论引导格局中扮演关键角色,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确保公众的核心权益不受侵害。政府宣传部门在舆论引导过程中发挥先锋作用,既要宣传公共政策,树立政府权威性,维护政府公信力,又要充分尊重其他社会力量在社会舆论中所发挥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政府应该积极主动搜集社情,了解社会公众心态变化与情绪波动,开展社会舆论引导与社会心态调适。
在社会生活中衡量社会舆论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伦理道德是基调,法律则是底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社会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晶,舆论引导的最终走向是回归社会主旋律。在近期影响较大的舆论事件如“王宝强离婚案”,尽管当事人的行为尚未触及法律底线,但违背了社会伦理道德,遭到了大量网民口诛笔伐甚至演化为网络暴力如谩骂、诽谤、人肉等。因此,舆论引导的关键在于引导舆论回归到围绕事件本身进行合理网络表达与自由讨论,而不是针对当事人以及相关人员采取网络暴力。
事实上,舆论引导是相当复杂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依托不同的传播渠道和社会力量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一是日常性的舆论沟通。通过整合现有的资源渠道,增强政府、意见领袖以及公众之间的交流,了解新的社会动态和政府动向,实现常态化的互动。二是应急性的舆论引导。通过以政府为核心,以大众媒体为主,以网络渠道为配合的信息发布和态度交换,充分调动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协调各方社会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引导舆论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讨论。
▲“女教师患癌被开除事件”中公众半岛网址、意见领袖以及政府达成了一种默契,三方的合作促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社会议题的“平民化”倾向日趋明显,近期的社会事件网络舆论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社会生活议题更多地受到关注。公共舆论使社会能够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公共舆论中的个体也承受着社会的感受性。因此,深化社会舆能认知的本质是革新思维,转变以往一味认为社会舆论会影响社会稳定的观点。
首先,社会舆论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社会舆论吸收了政府、公众与意见领袖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实现了跨阶层、跨职业、跨立场的联动。作为社会舆论的参与者,公众尽管关注事件动态发展,但更多的是在表达自身对于相关社会生活领域存在问题的关切,是最主要的关注者和推动力量;意见领袖则是扮演着传播纽带和中转站的角色,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意见,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政府以及官方媒体则是发布权威消息和推动事件深入发展的关键,探究事件背后的社会根源,引导舆论的走向。参与主体通过与他方的沟通,感知社会舆论中的多数与少数、赞同与反对意见,反映社会舆论,压缩谣言生存空间。
其次,社会舆论是社会情绪的“安全阀”。群体性事件、社会公共安全事件以及自然灾害诱发的社会动荡都是社会情绪宣泄的结果。网民和意见领袖对于相关责任人以及背后社会规范缺失的批判,从本质上来讲是自身心理焦虑的外向体现。观点上的交锋以及网络行动的对立既是道德审判,更是对自我内心焦虑的一种发泄和内心利益诉求的表达,社会舆论为长期的诉求表达与政府服务职能弱化所导致的社会结构压抑提供了缓解的契机。冲突对发生于其中的关系幷不总是反功能的;冲突经常是为了维护这种关系所必需的。通过释放被封闭的敌对情绪,冲突可以起维护关系的作用。换言之,合理的情绪宣泄具有正向功能,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
最后,社会舆论是社会冲突的“灭火器”。我国社会冲突的根源包括认同背离、经济利益差距以及文化观念分化等因素,是随着时间推移与社会发展産生的结果。社会运行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与负面效应无法及时消除或者缓解,社会矛盾累积幷在某一时间节点集中反映。网络舆论海啸不仅充分表达了网民对日常生活的关切,满足了公众宣泄负面情绪的需要,更通过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实现了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达到了社会目的。通过网络舆论引起责任人和管理者的足够重视,为后续同类事件的解决提供了参考和处置经验。尽管过度的舆势可能会産生负面影响,但是相应地降低了引发潜在社会冲突的风险。
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四大特征,包括两个舆论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年轻人和“双低”人群众声喧哗、微博微信双平台交织传播、网络舆论生态格局力量对比变化。针对社会舆论所呈现出的特征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时俱进的、灵活且富有弹性的制度与人性化的处置方案,成为实现立体化舆论引导格局社会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立体化舆论引导格局,从宏观角度来讲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以日常性为主、应急性作为补充,设定运作策略和行动轨迹。即在日常性的基础上留有余地,通过培育稳定的预备力量,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能力。
日常性舆论引导格局的建构依托三个方面的内容实现,一是社会优势方的主动议程设置;二是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三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常规监测预警。其中以主动议程设置为主导,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影响,把握社会主旋律;以多方互动交流为配合,增强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社会互信,拓宽社会合作内容;以日常监测预警为补充,掌握社会热点动态半岛网址,提前预防社会舆论所引发的社会变动。
主动议程设置是立体化舆论引导格局相较以往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半岛网址,改变以往被动回应和信息发布的做法,主动出击,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回应社会舆论热点。社会优势方掌握公权力,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源,能够调动较多社会力量,相较其他社会组织具有明显优势,这里主要指政府、电视、报纸等机构。社会优势方需要通过加强内部协调,建立良性的联动机制。不遗余力宣传先进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发展,深化公众对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和认知。如央视和各级卫视频道在黄金时段播放社会公益广告,以家庭、企业、社区等不同单位为主体,传递友爱、关怀、真诚等社会“正能量”,收获了观众好评。通过中央、省、地市级等各级政府宣传部门以及街道社区,配合各级电视台、报纸以及自媒体平台形成多层次、多平台的引导格局。随着舆论格局的转型,舆论引导也从传统媒体为主导转向全媒体引导、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幷重。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深入,众多传统媒体在自媒体平台同样拥有一席之地,这既是社会形势所趋,也是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然。通过革新沟通载体,适应公众与社会舆论的发展趋势,实现自身资源最大化利用,强化社会影响效用。
与此同时要加强政府、意见领袖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加强信息交流和态度交换,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舆论沟通机制。由于话语的分离使得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之间的隔阂日益加大,甚至,增加了社会协调的难度。“两个舆论场”实际上反映出一种失控的舆论状态,也反映出新媒体正在分流瓦解传统媒体话语权的趋势。因此,打通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是破解舆论场分化,加强不同社会力量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从当前的社会实践来看,传统的官方媒体在媒介融合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与时俱进,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全媒体平台建设。如央视、《人民日报》等利用轻松、时尚、幽默的语言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时政要闻,获得了无数网友认可与点赞。通过畅通社会表达渠道,改造社会沟通空间,推动多元利益集团沟通,知晓各方诉求,避免社会冲突的爆发。面对社会冲突,要通过沟通协调多方关系,降低冲突的破坏性,减少负面影响,推动社会矛盾化解与治理创新。参与主体通过交换半岛网址、合作、冲突、竞争等方式增强社会互动,强化心理认同,促进意见分享。其中,参与者在通过交往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行为计划毫无保留地加以协调,使之适应社会交往需要,形成了合理且具有非压迫性的社会整合的基础。
当然,日常的线上与线下监测预警仍旧是相当重要的工作,对于了解公众在社会生活中关注的焦点及社会舆论走势具有重要意义。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论与行动,以及网民通过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所流露出的对于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的焦虑,都是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舆论可能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因此日常的监测预警就显得尤其重要。一方面要完善舆论监测的法律法规,形成科学、高效和标准化的制度,为舆论监测半岛网址,特别是网络舆论监测提供法理依据。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提升互联网治理水平,强化市场调节为主导,强调互联网行业与企业在管理网络舆论内容中的自主性。政府则通过宣传部、网信办等机构开展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提升舆论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显现,社会结构性压抑需要通过多方合作实现缓解。如果主导者在制度的力度与方向上得当,对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表达、利益综合与利益实现的途径、条件与方式上,能够因势利导, 那么结构紧张就会趋于和缓, 社会结构在新的制度条件下就会平衡稳定。舆论监测预警需要关注处于潜伏期的社会问题,同时为社会舆论的应急处置提供依据与支持。要重视和尊重意见领袖与公众在社会舆论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意见领袖作为公共意见的突破口与政府监督的排头兵,发挥着衔接与平衡的作用;而公众作为社会舆论最主要的参与主体,通过意见表达和社会讨论,推动了社会发展和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
应急性舆论引导格局的建构是对日常性舆论引导格局的补充,包括舆论事件的信息公开系统、回应系统和紧急管控系统。
舆论事件的信息公开系统遵循快速反应、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据舆论监测预警所呈现的舆论事件发展走向,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官方媒体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公开事件具体情况,争取话语主导权,抢占舆论制高点。2016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同时对于出面回应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自主空间,宽容失误。在提高时效性的基础上,政府和媒体通过建立良性互动机制,营造公开透明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相关信息,缓解舆论紧张,防止网络谣言滋生。
舆论事件的回应系统应当及时把握社会舆论关切,特别是以意见领袖为代表的社会观点要予以重视,幷通过权威媒体和网络渠道公开回应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及舆论事件中的疑惑。一是要拓宽自主宣传渠道,增强自身影响力。根据政府层级和媒体层级,建立富有层次性的回应体系,做好不同层次之间的衔接、协调与联动。主动寻求培养自媒体意见领袖,提升网络影响力,树立信息权威性。二是根据部门工作内容和性质,有选择性地设立新闻发言人岗位。通过建立媒体协作机制,更专业更迅速更准确地开展社会沟通。
舆论事件紧急管控系统,则是面对特定地区紧急、异常情况所采取的非常规极端措施,避免负面言论的进一步扩散和网络谣言的大肆传播。具体举措包括网络删帖、中断网络服务、建立网络防火墙和网络信息筛选等。当然,在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务必坚持依法行动,避免过度执法可能産生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看,社会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正向作用。透过典型舆论事件的发展进程,凸显了构建社会舆论引导的合理性与重要性。一方面政府要充分意识到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通过转变管理理念,深化思想认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构建立体化的社会舆论引导格局;另一方面社会力量也应当强化主人翁意识,既要强调权利意识,也要重视社会义务,通过理性表达和舆论监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政府、意见领袖和公众都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政府与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地沟通,才能更好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13988888888